焉耆行二首 其二
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飲其血,五谷自古惟聞名。
樵蘇切莫近亭障,將軍臥護真長城。
十年牛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飲其血,五谷自古惟聞名。
樵蘇切莫近亭障,將軍臥護真長城。
十年牛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焉耆山下春天的積雪剛剛放晴,茫茫大地上只有蒺藜生長。當地人射殺麋鹿,吃它的肉、喝它的血,五谷自古以來只是聽說過。打柴割草千萬不要靠近邊防堡壘,將軍鎮守就像那堅固的長城。十年來牛馬都向著南方安睡,可知中原如今一片太平景象。
焉耆山: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北。
蒺藜:一種野生植物。
樵蘇:打柴割草。亭障:邊防堡壘。
臥護:指武將鎮守。
此詩創作于邊疆地區。當時邊疆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邊疆戰事雖有緩和但仍需將領鎮守。詩人看到邊疆的景象,有感于和平的來之不易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邊疆和平,突出將軍的守護作用。其特點是通過描繪邊疆生活與和平景象形成對比。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邊疆的狀況和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地接滄浪天蔚藍,
華嚴境界記同參。
香南雪北多常句,
逸響誰尋落木庵。
鵲喧鶯語。仙眷初移府。人共樂,春長住。
煙霞辭故宅,鸞鳳古新寓。誰許見、玉樓綺戶春深處。
羽檄驚旁午。明慧相扶助。戎馬靖,奇勛著。
云龍聲氣合,魚水英雄遇。東閣外、扶搖直接朝天路。
枯株何年碎霹靂,嶙峋骨蛻蒼龍脊。在手漓然毛羽輕,細理蹙波膚淺白。
日沈虞淵爝火息,忽然是物標靈跡。熒熒焱焱光怪生,洞達通明燭幽仄。
清冰一片懸秋空,返景金波搖水碧。又如白露瀉銀河,新月離三閃初魄。
照乘已后黃支珠,燭室誰推大秦璧。吾聞凡木韞真火,以水迫之或成石。
積精殘焰不肯死,奪月駢星生玓瓅。大壑深潭夜將午,神寶高飛下雷雨,誰其致之白龍母。
于嗟乎握瑜懷瑾士豈無,每抱幽光化為土。
長安乞兒聲不絕,九忂凍積冰凝雪。
南人肌疏不耐寒,敗絮重披心欲折。
猬毛粟起手盡龜,雞爪紋生面無血。
木綿犯霜偏易裂。
大風蕭蕭夜撼木,積雪粼粼壓朝屋。
但覺群陰勢轉驕,庸知造化誰持軸。
元冥司令何太酷。
茅檐處處垂冰澌,耕牛凍死那得知。
莫道秦風惡。漫揚鞭、人家十里,飏開簾箔。天氣看看清明近,忙了秋千繩索。正傍取、水村山閣。送上佳人青霄去,笑人閒、無此飛騰樂。宜彩蝶,戀衣角。
人生何苦分今昨。嘆瞢騰、一場春夢,樓臺林壑。燕瘦環肥今安在,惟有鳥啼花落。有八水、空環城郭。漢殿唐宮傾頹盡,曲江頭、非復先池泊。鋤碧藕,種藜藿。
碧溪灣,疏竹外,正小春天氣。綠珠羞澀,半吐椒紅可人意。月香傳瘦影,露臉凝清淚。笑倡條冶葉,怕冷尚貪睡。
馬行遲,雪未霽。還憶前村里。青禽啁哳,疑是當時夢初起。舊愁歸塞管,遠恨瀟湘水。望江南,故人家萬里。
才難濟世甘避世,
心不怨天唯樂天。
林下山間深密處,
曲肱飲水興悠然。
坦直吾所知,良彥君長者。
村邦柱材美,丞府依爐冶。
弗忘念夙昔,吟奕同茇舍。
中壘西京儒士,
魏唐變作文章。
源委祇今安在,
蕭灘灘水深長。
金相高懸煥彩新,焰芒熌斂若傳神。秋潭影散虹千尺,桂魄光搖月一輪。是幻是真俱屬妄,為空為色了無塵。禪龕一瓣遙相對,欲向維摩參筏津。
凈垢都隨一鑒圓,菱花燦熳篆寒煙。豈真月照姿羅樹,恰似花生含利蓮。太極未分已有象,珊瑚欲爛尚藏淵。試從生滅窺消息,明鏡臺空心靜娟。
湘流清淺曉飔平,舟發東方尚未明。萬里若為傷此別,幾人能不負平生。江湖白鳥愁君處,風雨青山逐客情。惟有汩羅傳賦詠,遐荒猶得儗賢聲。
路與潮陽去幾何,過家蹤跡故婆娑。江亭紅雨春姿澹,煙郭青楓秋興多。改服止應收物論,投荒仍得帶恩波。中原豈不須才俊,環賜將從五嶺過。
橫經依絕島,津筏意如何。一片浮天色,千秋化雨過。異香丹窨發,仙液錦林多。遙憶南云響,春風鼓瑟歌。
一氈元不薄,秋去苦炎蒸。蛤月宛相照,鵬風還可乘。問奇知鳥跡,散帙到魚鐙。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結繩。
粹美元功畀,風流相國傳。
有文光圣道,無物累心淵。
侃侃常春氣,堂堂忽逝川。
東萊一點秀,冥漠楚山邊。
忠烈由來本性天,
穎川夫婦節兼全。
從容親仆資分遣,
一死同歸敢后先。
江山遞今古,一覽放懷寬。
功可傳名易,才兼有德難。
春風如戀客,舊雨竟辭官。
愛聽斜陽外,漁歌起渺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