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四六
履踐平實道路,倚門傍戶。
敲磕崄峻門庭,接響承虛。
無師智,自然智。
推倒大梅峰,一舉九萬里。
保福緩緩向道,伏惟安置。
履踐平實道路,倚門傍戶。
敲磕崄峻門庭,接響承虛。
無師智,自然智。
推倒大梅峰,一舉九萬里。
保福緩緩向道,伏惟安置。
行走在平實的道路上,卻仍依附于門戶;叩擊險峻的門庭,不過承接空響。無師自通的智慧,本然具足的智慧。推倒大梅峰的執著,如大鵬一舉九萬里。保福禪師溫和引導,勸人安心修行。
倚門傍戶:比喻依賴外在形式,不能自立修行。
崄峻(xiǎn jùn):同“險峻”,指高險難行的門庭,喻指刻意追求的艱深法門。
接響承虛:承接空響,比喻執著于虛幻的外相。
無師智、自然智:佛教術語,指不依賴師教、本自具足的智慧。
大梅峰:代指執著的對象,典出唐代法常禪師隱于大梅山悟禪之事。
一舉九萬里:化用《莊子·逍遙游》大鵬意象,喻突破束縛,直悟大道。
保福:或指保福院禪師,代指引導者;伏惟安置:勸人安心修行的敬語。
此偈頌為宋代禪宗僧人所作,屬禪宗語錄體頌文。宋代禪宗盛行“頌古”之風,禪師常以偈頌開示禪機。此作或為某禪師在講法時,針對弟子執著外相、拘泥形式的修行誤區而作,旨在引導回歸“無師智”的本然覺悟。
偈頌批判依附外相、執著艱深的修行方式,強調“無師智”“自然智”的本然性;以“推倒大梅峰”“一舉九萬里”的豪放意象破除執念,最終以“保福緩緩向道”溫和勸人安心,體現禪宗“破執顯真”的核心思想,是宋代禪門頌古的典型之作。
都市今重到,文園更倦游。依依返窮峽,得得上歸舟。
往事深能憶,沈疴久合瘳。行經古祠廟,應酹舊山丘。
梁甫遺馨在,降牋殺氣浮。白衣猶肯出,黃里不包羞。
一聽巴人曲,多貽漢璽憂?;蓧m漠漠,苑抱水悠悠。
蠢爾狂童輩,俱為滅族囚。坤維元自正,棧閣未應修。
管樂誰能并,卿云亦可儔。時哉著梼杌,聊以畔牢愁。
硉矹重開險,銷沉萬壘秋。堂留石室畫,歌尚竹枝謳。
寒蚻催逋客,啼鵑識故侯。屈沱嘗角黍,岷嶺看牽牛。
從此多談?,逢誰共勸酬。近前持硯削,成列抱箜篌。
近歲安樞相,宣威在益州。君歸如訪謁,朝論必咨諏。
列圣方垂統,群公亦好修。焚燒已郿塢,誅殛到讙兜。
虎豹參差束,魑魖次第投。衣冠通海嶠,干羽格蠻陬。
江寇何勞服,淮田亦粗收。旌旃仍使傳,炮烙任兜鍪。
玄象摧天狗,昌陵控玉虬。嗟嗟幾上肉,斷斷幄中籌。
貢錦資藩輔,緘辭告帝謀。聲名與勛烈,應逐漢江流。
林麓已盡虎不見,邇來流民所蹂踐。
殘僧自言昔遭變,藏經埋像猶可唁。
流泉鳴悲雨摧殿,滿巖慈相沙汰難。
白盛綴粘或壞面,慧命弗絕如斷線。
況我憂患經歷遍,見此悲酸尚兢戰。
千聲萬聲走出門,門外秋花泣余泫。
夢上江西江上船,行隨五馬五峰前。
臨川太守賢無敵,攻媿先生學有傳。
佳政可書循吏傳,斯民共樂太平年。
不知擬峴臺前景,公暇清吟得幾篇。
吾鄉幸有吳夫子,星斗網羅文字胸。
百鳥收聲聽鳴鳳,千山落木秀孤松。
旁通滄海江山水,高壓云城帢幘峰。
每見一斑三嘆息,白頭未得奉從容。
扁舟三峽備艱難,幸脫風波魄未安。
山已陵夷成?嶁,水無約束漸彌漫。
半天堤柳垂春暖,滿地江梅怯歲寒。
坎坷一生何所用,它年湖海一漁竿。
維時皇輿駐吳門,三光五岳之氣元未分。鐘而為木為杞梓,結而為玉為瑤琨。先生獨得之,表里何粹溫。
淵然之學妙今古,浩然之氣充乾坤。探月窟,躡天根,朝蟠木,夕昆侖。超軼絕塵有如此,余子瞠若誰追奔。
紛紛何所知,駭嘆空云云。君不見蔡家太師倡紹述,當時流毒并雞豚。魯國抱其學,屹如中岳尊。
又不見秦家太師握和議,群邪噏噏迷天倫。紫微于是時,橫身扶正論。天公下監世忠義,畀以斯道昌其孫。
胡不游東觀,胡不游西昆。胡為尚婆娑,萬里乘朱轓。依然不磷緇,炯炯超塵昏。
昔堯登彭叟,歷佐周與殷。后來磻溪翁,辛勤晚策勛。況茲才之難,典刑諒誰存。
玉律回孟陬,瑞氣如云屯。請賦嵩高篇,萬口同一言。愿公上玉堂,愿公登金門。
功成名就歸鄉枌,賤子年年開金罇。
頃年應聘漫談經,喜向寒窗訪聚螢。
撫字昨慚書下下,佩衿今羨領青青。
儻來富貴皆塵土,無盡詩書自日星。
珍重圣賢垂軌范,不尤臧氏不尤邢。
皇家科目釣英豪,手大方能得巨鼇。
考論勛庸推虎榜,講求師友自鸞刀。
泉翁竟被盲夫棄,云叟空勞圣主褒。
細看當年權造化,歐公眼目獨清高。
白頭那辦老生涯,幸有癡兒可主家。
百歲光陰一場夢,三春消息幾番花。
掃松預造清明酒,入峽先租谷雨茶。
隨分支吾度時節,那求不死煉丹砂。
廬山腳下開亭館,柰此千峰百嶂何。
逸少大書池上墨,少陵狂作醉時歌。
碧荷秋老香猶在,好月夜深明更多。
五老揖君天上笑,把杯相對酌金波。
借得茅樓一倚欄,見成詩句滿江天。
歸鴉啼處客投宿,野鴨飛邊人上船。
老眼尚嫌隨物轉,閑心可惜被貧牽。
平生錯做功名夢,金印何時二頃賢。
天家積慶如江河,千枝萬葉魯衛毛。聲名赫赫照今古,骨相飄飄多俊髦。
惟安懿王邁種德,當時廟社遺勛勞。本支百世端未艾,綿綿瓜瓞更崇高。
只今中興得旦奭,夾輔日月參夔皋。自余材德踵相望,磊落抱負皆英豪。
或持皮帛登臺省,或奉符竹分旌旄。金川丈人最后出,平生力學勤持操。
高談奧論不可到,一灑萬字無停毫。聊將圭撮試當世,已被天語加崇褒。
從此公道更開泰,未必奔走懸三刀。念昔南宮陪俊翮,偶附驥尾辭蓬蒿。
因蒙顧盼被收錄,得拜門下恩則叨。自憐薄命薄如葉,十年再爾吟離騷。
世間情態已百轉,每嘆慈愛終堅牢。今逢佳節揆初度,欲薦眉壽酬甄陶。
丈人丈人聽我語,我語憔悴空啾嘈。白圭三復古亦少,緇衣改為今可遭。
人言愷悌必富貴,愷悌富貴何由逃。不愿歸來一尊酒,但愿努力登三鼇。
我欲執鞭追壺中之日月,薦海上之蟠桃。
七十七翁猶眼明,三臺星畔見奎星。
文章有氣吞余子,議論無差本六經。
愧我不能攀逸駕,得君自足振頹齡。
玉溪常與荊溪接,分得余波到石屏。
積翠浮空老不枯,英靈今此定何如。
萬章松柏還蒙密,千載風云頗闊疎。
一氣周流無間斷,四時變化有盈虛。
憑高極目懷嵩華,此憤何時可一攄。
漢威西被浹燉煌,已覺邊塵不復揚。
一別可堪論世事,異鄉聊共舉空觴。
只愁山月嫌清淡,不怕江梅笑醉狂。
慣涉風波神不動,流行坎止未須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