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錦屏山
積翠浮空老不枯,英靈今此定何如。
萬章松柏還蒙密,千載風云頗闊疎。
一氣周流無間斷,四時變化有盈虛。
憑高極目懷嵩華,此憤何時可一攄。
積翠浮空老不枯,英靈今此定何如。
萬章松柏還蒙密,千載風云頗闊疎。
一氣周流無間斷,四時變化有盈虛。
憑高極目懷嵩華,此憤何時可一攄。
堆積的翠綠山色在空中,長久不枯萎,這里的英靈如今究竟怎樣了呢?眾多松柏依舊茂密,千年的風云頗為稀疏。天地間的元氣循環流轉沒有間斷,四季變化有盈有虛。我登高極目遠眺,懷念著嵩山和華山,這滿腔悲憤何時才能抒發啊。
積翠:堆積的翠綠山色。
英靈:指錦屏山的神靈或杰出人物。
萬章:眾多。蒙密:茂密。
闊疎:稀疏。
一氣:指天地間的元氣。
盈虛:指盈虧、消長。
嵩華:嵩山和華山。
攄:抒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詩人在游覽錦屏山時,面對眼前的自然景觀,聯想到歷史變遷、人事興衰,加之自身或許有未酬壯志或遭遇不平之事,從而引發感慨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抒發內心悲憤。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創作風格。
亭幽宜更酌,樹近合頻行。
蒲劍椮椮長,荷錢疊疊生。
隔林千岫踴,帶郭一川橫。
共選尋山屐,無心更濯纓。
村南聞雞在村北,土垡如堪竹臲卼。
野蒿誅盡露溪漘,山樹燒殘空石骨。
疾風吹蓬如卷裘,河水夜凍凌割舟。
但愿黃堂賀新雪,單衣布襪非吾憂。
梵語頭陀,華言抖擻。浄一真心,振三毒垢。如來親試,迦葉稱首。圣教推崇,哲人遵守。
衣三食四,住處五名。曰十二行,對治修行。十三或八,要以三并。練磨三境,攝化三乘。
起四歡喜,行四圣種。以戒為基,止觀相踵。大矩崇規,煉金烹礦。號菩薩僧,志惟堅勇。
知足少欲,伏我受根。無取無著,情絕所存。若有贊者,同贊世尊。續佛慧命,開佛正門。
在昔能仁,囑付彌勒。守護三寶,后五百歲。彌勒稱揚,此行為最。適當其時,應身出世。
阿蘭若處,作眾依歸。則先賢軌,發薙肩垂。白麻劫貝,不隨染衣。表如玉雪,不受塵泥。
心寂為禪,心浄為教。內外相應,方名修道。事貴簡嚴,理惟幽奧。不具信根,玄關莫造。
祈生兜率,天樂非貪。菩提熏種,慈氏言參。其或超越,罔假司南。十方法界,同我伽藍。
幾年困塵鞿,厥狀浸成俗。
比來夢魂清,勝賞得林麓。
群峰綰煙鬟,炯炯皆在目。
寒碧冷相射,秀氣還可掬。
哦詩三伏中,清風起幽谷。
只恐吹我衣,化為云錦服。
汗流籍湜輩,上下相追逐。
老懶身心不自由,封書寄與淚橫流。
百年信誓當深念,三伏征涂盍少休。
目送旌旗如昨夢,心存關塞起新愁。
緇衣堂下清風滿,早早歸來醉一甌。
防敵無時節,論兵有是非。
屯營蕃馬健,部落漢人稀。
土屋穿寒月,氈裘護鐵衣。
相逢一樽酒,分首雪中歸。
曾將行事著成書,前世嘗聞近世無。
帝闕天門辭禁近,蜀山秦塞任崎嶇。
殿帷昔用書囊染,皮幾今隨道帽烏。
忠孝成名生計懶,義田十頃近蘇湖。
干戈唐季風塵中,一代文章掃地空。先生詩鳴最晚出,句法未減元和工。
玉壺藏冰不受垢,卜隠宛蹈嚴陵蹤。至今名字照人目,直與山水為無窮。
我舟南紀坐煩促,接歲風波仍轉蓬。緬懷先生酌溪水,梅花如霰落晚風。
清芬筑室家有法,亦見裔孫白云翁。叔今策得待三接,仲也昔跨御史驄。
乃翁歸來三十載,語笑但覺朱顏紅。翁不見東飛百勞西飛燕,南飛烏鵲北飛鴻。
人生游宦正如此,我欲買田歸江東。
日月天回十二章,詔移清蹕幸膠庠。
六龍穩轉橋門曲,多士橫穿錦仗行。
俎豆威儀瞻闕里,東西風教自周王。
太平誰謂初無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平波數頃萬峰前,一片丹青畫不全。
幽榭小橋橫翠水,茂林修竹鎖輕煙。
綺羅弦管追歡地,雪月風花爛醉天。
爭奈及瓜歸覲去,湖山無復苦留連。
洋洋百里起嘔吟,惠化薰陶谷水陰。
明月詩函三島秀,清風曲奏一堂深。
武城浪說言游道,單父休夸子賤音。
政敏誰知過齊國,想君真得古人心。
接人坐語送人行,兩飯逡巡晚鼓鳴。
遇社有何歡次第,過春多是病心情。
消磨白日無云補,計算流年但暗驚。
苦雨寂寥還一醉,夢魂依舊背嚴城。
夜夢鈞天去不還,送車千乘出長安。
醉翁亭遠名空在,會老堂深壁未干。
墓草荒涼秋日暗,松林蕭索晚風寒。
北山有石誰能取,四十年名不易刊。
上帝群玉府,道家蓬萊山。
延閣排霄起,圖書擅榮觀。
宮槐綠蔥蔥,岑絕非世間。
王度日修飭,文章麗朝班。
國器攻杞梓,珍群揜孔鸞。
中臺省符移,僚屬禮數寬。
品藻開英鑒,賞音發清彈。
儒林數耆舊,少監發新斑。
朱欄跨略彴,孤絕東山口。
不見客忘歸,華標字如斗。
軒軒六龍轡,不醉云間酒。
何以贈游人,松聲雜鳴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