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幽居
予家洛城里,況復在天津。日近先知曉,天低易得春。
時光優化國,景物厚幽人。自可辭軒冕,閑中老此身。
予家洛城里,況復在天津。日近先知曉,天低易得春。
時光優化國,景物厚幽人。自可辭軒冕,閑中老此身。
我的家在洛陽城中,更兼住在天津這個地方。離太陽近能先感知溫暖,天空低矮容易迎來春光。時光使國家更加美好,景色優待我這隱居的人。自然可以辭去官職,在閑適中度此一生。
天津:此處指洛陽天津橋一帶,為唐代洛陽的繁華勝地,亦多幽居之所;
幽人:指隱居者,此處為詩人自指;
軒冕:古代大夫的車乘和冕服,代指官職;
日近:字面指靠近太陽,亦暗喻靠近都城(洛陽為唐東都),易感知時世變化;
天低:形容地勢開闊或氣候溫和,易感受春的氣息。
此詩當為詩人隱居洛陽天津橋一帶時所作。洛陽作為唐代東都,既有繁華之景,亦多幽靜之地。詩人或因厭倦仕途紛擾,選擇幽居于此,通過描繪居所環境與生活感受,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與滿足。
全詩圍繞“幽居”主題,從居所環境(洛城、天津)到時序感知(日近知春),再到內心感悟(辭軒冕、老閑中),層層遞進,展現了詩人遠離塵俗、安于自然的生活追求,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
一諾定須游竹閣,多時凝望出松臺。
祇應城市醺醺醉,肯為詩翁特特來。
湖水秋來清見底,仙山雨后翠成堆。
欄干供盡登臨目,鷗鷺翩翩日幾回。
黃花兼露重,白鳥帶煙微。
云伴淵明出,風隨曾點歸。
經丘攜芰制,視膳輟蘭衣。
景物供清興,詩高直欲飛。
門似柴桑畫亦關,歘驚閶闔墮人寰。
郊原那異熬波海,垅阜渾疑聚米山。
望遠恨無樓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間。
阿兄詩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漢以還。
庖廚落寞不堪聞,彈鋏無魚甑有塵。
誰識簞瓢顏氏樂,可憐鮭菜庾郎貧。
固窮始合稱君子,臨難聊須語細人。
曳褷長歌商頌在,未應懟憾去來頻。
一笑樓頭屬晚晴,我曹此樂最難名。
玉樽浮蟻一様白,青眼與山相對橫。
個里風流終古在,世間榮利過云輕。
未應暮色催歸思,天外娟娟新月生。
臺閣高賢臥里門,清揚乖隔阻寒溫。
尚賒宴豆陪三雅,聊即煙郵寓一尊。
亂后官居同幕燕,春來香味憶河豚。
溪亭午夜銜杯處,應對梅花淡月昏。
折床學子厭如云,卷席歸棲震澤濱。
識了大千俱是幻,理窮余二即非真。
已辭白社拘方侶,更笑紅樓應制人。
弟子安心安已竟,不知若個是迷津。
畫船重過谷城闉,撞著人人問子真。
聞道詩書元有意,莫嫌州縣尚勞神。
一樽何日能如約,五斗而今亦為貧。
關塞塵沙騎瘦馬,故園花柳一番新。
相逢雖幸慰暌離,憂患仍年觸境悲。
琴與俱亡念同氣,缶猶難擊愴齊眉。
筋駑肉緩奔名懶,意廣才疏見事遲。
只待歸資堪問舍,一封投劾去追隨。
眾萬之生,于世暫寓。一僨一興,孰知其故。
退黜奚戚,進升奚慕。豈以通塞,顧改常度。
有如我翁,昔嘗掀翥。戴??垂纓,去天尺五。
今屏山城,亦皆時數。左右佩劍,疇可笑侮。
翁具退省,前言大悮。用與不用,智力何預。
幸同此邦,邂逅承晤。結為金蘭,安此貧素。
道貌堂堂老不臞,照齋佚閣送居諸。
斷常不著安禪后,尋伺皆空入定余。
護戒獨持螺畫行,繙經時作鹿輪書。
山城為令真非惡,更喜游從得浩初。
并寓僧藍得幾時,薄游苕霅遽暌離。
一麾為郡乖同濟,百謫還鄉獨后期。
第隔東西希聚首,憂連宗戚罕伸眉。
何時解組俱林下,松菊園寬日共窺。
古殿藻井高,榱桷窮壯麗。黃金四佛榜,煌煌曼卿字。
廷中檜異狀,封植天嘉歲。直干龜鶴年,樛枝龍蛇勢。
陰森歷九朝,知閱幾興廢。石根青銅柯,孤高方得地。
應笑凡草木,俛仰見癯瘁。緬懷陳季年,三閣事瓌異。
后庭唱未闋,已作墮井計。獨此歲寒姿,與佛常閱世。
寄謝青牛宮,勿輕大雄寺。
窮通誰復問東龜,材命由來略可推。
去惡敢言除畝薤,律貪聊慕拔園葵。
百年永悼懸弧日,一顧垂當解印時。
詩句清新褒借甚,卻嫌無當玉為巵。
清明時節訪溪山,消盡機心大智閑。
元亮孤舟聊自棹,尚平家事不相關。
叩門雖幸千金顧,戀德翻嗟半日還。
并水幽亭同歷覽,應憐瓢飲政希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