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南北朝吟
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嘗絕往還。
偏霸尚存前典憲,小康猶帶舊腥膻。
洛陽雅望稱崔浩,江表奇才服謝安。
二百四年能并轡,謾將夷虜互為言。
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嘗絕往還。
偏霸尚存前典憲,小康猶帶舊腥膻。
洛陽雅望稱崔浩,江表奇才服謝安。
二百四年能并轡,謾將夷虜互為言。
當天下分裂為南北朝時,兩國的使者往來何曾斷絕過。割據一方的政權還保留著前代的典章制度,稍有安定的社會還殘留著舊有的不良風氣。洛陽德高望重的人首推崔浩,江南才華出眾的人讓謝安折服。南北朝二百零四年能并駕齊驅,就不要隨意用夷虜相互稱呼了。
聘使:指奉命往來的使者。
偏霸:指偏安一方的割據政權。
典憲:典章制度。
小康:指社會稍有安定。
腥膻:比喻舊有的不良風氣。
雅望:美好的聲望。
崔浩:北魏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
謝安: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
并轡:并駕齊驅。
謾:隨意。
夷虜: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作者可能處于一個民族觀念較強的時代,看到歷史上南北朝分裂時期,雖有民族之分,但文化交流不斷,從而創作此詩,以客觀視角看待這段歷史,淡化民族對立意識。
這首詩主旨在于客觀看待南北朝分裂歷史,突出人才交流和文化傳承。其特點是理性分析,不被傳統民族觀念束縛。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歷史觀。
廣寒天府清虛樓,
欲整玉盤尚未周。
忽聽姮娥聲細細,
翠華三日上皇游。
求為天下士,
所望不亦厚。
得少失有馀,
何況在身后。
閱武堂前種楊柳,
至尊屠肉潘妃酒。
只愛蓮花步步生,
曾知國步艱難否?
百年南北擅風流,
誰信無愁果有愁。
才見荒宮馀辱井,
又看芳苑起迷樓。
阿?詎惜好頭頸,
瓊花只戀須臾景。
解道真仙也自迷,
不知狂魄何年醒。
長祝龍天護美人,
英雄兒女局翻新。
荷花楊柳華嚴界,
再借湖光現色身。
不與春花競,能淩九月霜。幽姿含古韻,淡彩逗真香。
仙客姿丹餌,高人佐綠觴。愿言持晚節,吾道寄柴桑。
古渡人煙闊,溟濛薄板東。
秋連野水碧,霞入晚山紅。
蘆老漁舟聚,草荒村肆空。
獨來登眺意,一雁叫西風。
牛背穩于舟,牧兒忘百憂。晚涼過溪去,落日在林頭。
一童牧兩牛,牛馴童亦樂。放浪野田間,何曾識城郭。
老牸臥晴坡,回看水中犢。牧子過溪來,前村草痕綠。
江南水草肥,爾牛亦何樂。兩童對奕時,若個先一著。
攪睡禽聲曉傍檐
泥人花氣午穿簾
歡情老去年年薄
困思春來日日添
玉箸篆文古,
銀鉤楷法精。
得知千載下,
時有打碑聲。
故國衣冠后,傳家禮法尊。
擊鮮更下舍,容駟閌高門。
河潤金揮橐,風流酒滿樽。
平生陰德事,五世眼中孫。
重過西江又十年,江山風景尚依然。門生故吏多騰達,知有何人記二天。
分手錢塘又一年,此心遙憶甚茫然。相逢贈爾清風柄,莫畏黃堂盛暑天。
雁送霜愁,蛩添雨思。苔生臥閣渾無事。柴桑處士正饑驅,白衣漸愧江州刺。
句冷吳楓,題殘永柿。杜家又讓君行二。買山自是古人心,何須咄咄頻書字。
鏡影平湖,裾腰芳草。一般春樹西陵好。今年更自覺撩人,畫船系處垂楊裊。
那得身閑,空憐鬢老。沈郎清癯誰知道。擬將愁緒訴東風,東風又怕花枝惱。
二水交環,一亭孤峙。飛鴻數盡斜陽里。蛾眉何處問殘碑,金爐篆冷飄香地。
豆架藤荒,瓜棚竹倚。閑行暫遣羈情耳。無端高處轉生愁,歸帆不把鄉心寄。
臨淄英武摧群兇,美政開元繼太宗。
臺閣名臣刺州郡,人情和洽多年豐。
歷年既多心漸侈,國事無端寄楊李。
長安一騎荔支紅,萬姓那知作瘡痏。
漁陽鼙鼓太無情,入蜀青騾辛苦行。
誰將《夜雨淋鈴曲》,更作朝元奏樂聲。
偶因勢貴賤
乃見朋得喪
歲寒山陰雪
獨有戴可訪
平生風雩志,落落在孤琴。念我所懷人,危坐斂衣襟。云起戀孤岫,風來振高林。惟有山中鳥,可以托吾心。
善學亦善變,大鵬非自生。神化固玄妙,天地終有形。樂本通靈圣,誠能信窈冥。惟憑五湖水,今古共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