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
露如輕雨月如霜,不見星河見雁行。
虛暈入池波自泛,
是夜巴歌應金石,豈殊螢影對清光。
露如輕雨月如霜,不見星河見雁行。
虛暈入池波自泛,
是夜巴歌應金石,豈殊螢影對清光。
露水像輕柔的雨,月光好似秋霜,看不到星河,只見到大雁排成行。月亮的虛暈映入池中,水波自然泛起。這一夜巴地的歌聲應和著金石之聲,和螢火蟲的光影對著清光又有何不同呢。
虛暈:指月亮周圍的光暈。
巴歌:巴地的歌謠,泛指民間歌謠。
金石:指鐘磬類樂器。
螢影:螢火蟲的光影。
此詩是詩人奉和太常王卿酬答中書李舍人的作品。中書舍人在中書省值夜班,春夜對月有感而寄詩,詩人和王卿進行酬答。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知是在一個春夜。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文人之間常有詩歌唱和交流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夜景色并酬答友人。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詩歌唱和的文化現象。
墻東馬纓蕊,朝開夜還合。墻西木槿花,朝放夜已落。
化機有常運,物性固難鑿。胡乃萬物靈,冥行苦不覺。
得失覺何有,終身浪悲樂。
新秋原野凈,閒步西山麓。山上有驍媒,山下有麀鹿。
見之感物理,不覺心煩促。天生本同類,何忍自魚肉。
弋人前致詞,弋具未為毒。不見馀耳交,一旦成翻覆。
奔走戀衣食,縱橫大地寬。
亂離知疾苦,健旺喜身安。
親友多分散,依稀夢里翰。
小樓棋一局,白首自尋歡。
立法先親貴,危言倚諍臣。
匪躬憂獨切,信道諒彌伸。
湛劍留犀檻,歐刀遲玉津。
正嗟如晦久,不已曙將晨。
鄰江邊粵俯閩關,樓櫓參差桂嶺間。欲撥寒蕪尋古戍,疏林斜日半城山。
斷瓦零磚廢苑秋,行人猶識鎮山樓。萬方多難傷心客,無地登臨寫暮愁。
帶嶺襟溪萬雉連,筑城當日為安邊。剜苔細數殘磚字,止隔明亡十二年。
譙樓舊筑郁嵯峨,望遠猶堪托嘯歌。一角孤城山影里,趁墟人散夕陽多。
五幡青犢散馀氛,廢壘連營郁戰云。班草莫談元二劫,荒郊有鬼哭秋墳。
林葉蕭疏夜有霜,城陰荒草散牛羊。市聲不到墟煙冷,萬冢高低送夕陽。
斷碣題名字半殘,古松陰里好盤桓。半間廢寺無香火,佛臥空山落葉寒。
冷煙寒日掛疏林,荒草迷離古徑深。樵女歸來秋郭晚,山歌聲出萬松陰。
天南舒嘯失長風,淪落閒身五嶺東。一片雄心無處著,孤城斗大萬山中。
浮生富貴等微塵,欲覓山林寄此身。但是故鄉歸便好,不妨衣白作山人。
曾費誠齋策馬來,臨溪處處見花開。一庵擬筑藍田曲,補種詩中十里梅。
龍樓鳳閣倚天尊,肅立群山萬騎屯。戎馬書生豪氣在,三臺高處望中原。
矜莊守禮耐沉疴,熨體堅辭嫗撫摩。
六載人如春夢短,一生病比亂山多。
衾嚴石迸嶙峋筍,喘息絲懸宛轉梭。
若使永眠仍負痛,扶擎反側托伊何。
鳳凰游北極,金風襲郊扃。
眾穢俱零落,芳草亦不生。
徘徊幽巖中,但見松枝青。
托根未得所,嘆息此孤英。
鳳雛不能翔,鴻鵠自高舉。
遺身中林間,羞與眾鳥侶。
羽翼諒未成,不復思故宇。
惜哉無知音,鸂鶒難與語。
屠生似北海,睥睨一世士。自過康成門,手標通德里。
授經何循循,標行乃岳岳。雖踐五鹿稱,疇忍折其角。
若個是何湯,老作受經生。一當天子問,推轂桓春卿。
受戒何須讀楞嚴,情多或許脫塵凡。
惟求長厚如張季,莫蹈清狂似阮咸。
學積十年安我拙,心澄一片任人讒。
何當駕得扁舟去,好趁長風飽掛帆。
一鳴場屋老書生,晚節蹉跎百不成。
舊試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
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勞識李程。
第五阿房關許事,樊川終自有詩名。
天游杳杳海漫漫,
無有無無是道觀。
大法藥兼心地要,
兩門都作混成看。
寒食花枝插滿頭,
茜裙青袂幾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
不上靈巖即虎丘。
陌上青樓春酒香,
與君不惜醉千場。
江湖萬里逢知己,
忘卻今朝在異鄉。
夕陽村路。詩筇瘦,平林秋意如許。天涯可奈感飄零,恁打頭飛處。
向晚菊、籬邊認誤。漫教倦客吟愁句。只一夜霜華,頓減了濃陰,盡西風便吹去。
何況畫里江南,幾人家在,此時歸棹無主。那禁搖落好年光,散似搏沙聚。
向稗稏村頭且住。柴扉亂逐昏鴉舞。剩有著書身,槭槭蕭蕭,閉門聽雨。
赤手開荒徑,朱門照廣津。
兩班通印紱,三桂襲簪紳。
壽考尊鄉曲,光華勸邑人。
我生當恨晚,猶及望靈椿。
肺腑關休戚,然眉忘剝膚。
希求不龜藥,空網大秦珠。
逆頷偏嬰怒,移山未愈愚。
精誠動昭鑒,瘖撟應慚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