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質甫姪銓集
干淳門戶芳菲歇,尚喜蘭芽接續開。
不學老劉看花去,又牽小阮入林來。
汝賢能寶鄭公笏,吾耄難燃內史灰。
天目侍郎今水鏡,不妨長榜注官回。
干淳門戶芳菲歇,尚喜蘭芽接續開。
不學老劉看花去,又牽小阮入林來。
汝賢能寶鄭公笏,吾耄難燃內史灰。
天目侍郎今水鏡,不妨長榜注官回。
乾道、淳熙年間的文壇風尚已漸漸衰落,令人欣喜的是如蘭草新芽般的后輩接連涌現。我不像劉禹錫去看花,而是帶著侄子走進山林。你賢能應珍視鄭公那樣的正直品格,我年老難以像內史那樣有作為。天目侍郎如今是善于鑒別人才之人,不妨等他發榜授官歸來。
干淳:指宋孝宗的乾道、淳熙年號,當時文壇有一定風尚。
蘭芽:比喻優秀的后輩。
老劉:指劉禹錫,他有看花相關詩作。
小阮:侄子的代稱。
鄭公笏:鄭公指鄭綮,笏是大臣上朝用的手板,這里借指正直為官的品格。
內史灰:內史指桓溫的參軍孟嘉,此處借指有作為。
天目侍郎: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背景,侍郎是官職,水鏡:指善于鑒別人才的人。
長榜:發榜授官的名單
此詩創作背景應與當時文壇環境有關,乾道、淳熙年間的文學風尚逐漸過去,詩人看到侄子等后輩人才的涌現,結合當時官場用人等情況有感而發,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可能是在詩人年老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后輩人才的期望和自身感慨。特點是用典巧妙,以平實語言傳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壇傳承和人才培養的關注。
戲馬呼鷹蓋世豪,廢臺千載委蓬蒿。
不愁絳縣疑年甲,生怕清溪照鬢毛。
濁酒悶人聊飲濕,小樓攜客準登高。
落英果可充腸否,空和陶詩續楚騷。
苦言玉座常追憶,堅臥蒲輪未易招。
昔喜鳳來韶石奏,今愁鼇去海山搖。
覆甌望絕民無福,亡鑒悲深帝輟朝。
欲向蟇陵瀝巵酒,荒煙衰草路迢迢。
許奉太夫人以往,歐迎大君子而行。
無慙當日四門祖,起敬同時六館生。
反哺兒憐親老大,將雛翁喜世升平。
劉詩未必如韓筆,聊見臨歧折柳情。
吳兢史法蔡邕碑,每嘆斯文尚在茲。
老奪故交堪痛惜,晚征集序未遑為。
單傳骨髓惟吾子,空嘔心肝向阿誰。
道遠束芻攜不去,覆翻遺墨豈勝悲。
報道東方欲辨晨,強扶衰憊起冠紳。
差賢眇者與跛者,竊比封人祝圣人。
野老豈知蒙帝力,農夫稍有告余春。
不須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間擊壤民。
未得毛錐力,空將鐵硯磨。
暗投主司老,私淑里人多。
三韭何妨飽,雙松不待哦。
鄉鄰惜耆舊,為輟相舂歌。
石衛尉家先沒入,黔婁生處亦誅求。
客嘲未悟漫天戲,鬼瞰皆知偃月謀。
不許他人分越國,預拚異日去崖州。
傍觀莫枉為酸鼻,鹿死無魂豈有愁。
方喜燃藜向石渠,豈知僅擁兩輪朱。
非為郡失好太守,便恐世無行秘書。
酒漬雙雞慚薄薄,表論一鶚謾區區。
即今交道尤難恃,試問原頭幾素車。
羊腸汝尚行不得,而況汝兄腳無力。
何曾知有陟岡詩,聲聲叫兄不容釋。
四達之逵如掌平,井廩危道慎無行。
禽鳥微類猶有情,鼻亭公豈不愛兄。
禿翁門巷冷涔涔,僮報詩人遠見尋。
微露毫芒足奇怪,少加煅煉愈高深。
肯來鄴下從公干,待向關中說季心。
黃鵠池邊需應制,勸君莫學凍蛩吟。
萬里當年慕建侯,而今癡坐衲蒙頭。
臭皮袋有形為累,古錦囊無句可收。
拾穗翁饑歌不輟,散花人黠去難留。
荒村不辦肩輿者,未害先生策杖游。
華轂早于飛,深知夢幻非。
幽閑林下氣,澹素嫁時衣。
客不聞轑釜,兒猶寶斷機。
天風環珮遠,兜率是真歸。
噬至飽而止,出為饑所驅。
東鄰棧失羖,西舍廐亡駒。
浪說裴旻射,難施抱樸符。
雌雄已堪畏,況挾小於菟。
月里誰橫笛,秋深戰壘閑。
別吹新曲調,偏照舊關山。
響激商飆起,聲隨隴水潺。
遠傳邊塞外,高入廣寒間。
解白嫦娥發,能蒼壯士顏。
倚樓人謾拜,何日凱歌還。
弆藏古物或千年,漢晉隋唐在目前。
死有一孫堪付托,生惟四友共周旋。
寶扶風簋如原甫,臨永興書逼米顛。
占盡人間最清事,吾碑百世后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