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節口占二首 其一
報道東方欲辨晨,強扶衰憊起冠紳。
差賢眇者與跛者,竊比封人祝圣人。
野老豈知蒙帝力,農夫稍有告余春。
不須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間擊壤民。
報道東方欲辨晨,強扶衰憊起冠紳。
差賢眇者與跛者,竊比封人祝圣人。
野老豈知蒙帝力,農夫稍有告余春。
不須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間擊壤民。
聽聞東方天快亮了,我勉強支撐著衰弱疲憊的身體穿戴好官服起身。我比那些盲人和跛子要好些,私下里如同守封疆的人祝福圣人一樣祝福皇帝。我這鄉野老人哪知道蒙受了帝王的恩澤,不過農夫們已稍許告知我春天的消息。不必羨慕斜川的陶淵明,暫且做個在田間擊壤游樂的百姓。
辨晨:分辨清晨,指天快亮。
冠紳:指戴帽束帶,也指官服,這里表示穿戴整齊。
差賢:稍微好一些。
眇者:盲人。
封人:守封疆的人。
帝力:帝王的恩澤。
斜川叟:指陶淵明,他曾作《游斜川》詩。
擊壤民:傳說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后以“擊壤”指太平盛世百姓的安樂生活。
天基節是宋理宗的生日。此詩可能創作于天基節當天,詩人年老體弱,在節日氛圍下,表達對皇帝的祝福,同時展現出自己安于鄉村生活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皇帝的祝福和安于鄉村生活的態度。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節日中的一種生活狀態和情感表達。
行智慧心名解脫,絕荊棘地號慈祥。煙消火冷諸緣盡,憎愛化為平等光。
惆悵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小樓依舊斜陽里,不見樓中垂手人。
秋風一夜別家山,萬里從戎幾日還。此去正當離亂后,斷腸多在穆陵關。
曾草華清妙入神,涪翁以后更無人。捧心終是西施好,里婦何緣輒效顰。
燭房花幌參差見。疏簾鎮日縈愁眼。巫峽小山屏。夢云猶未成。帶霜邊雁落。雙字宮羅薄。二十四闌干。夜來相對寒。
古來詞客自悲秋,江上斜陽正倚樓。南望戰云迷越徼,北移王氣繞燕州。幾家避亂偏多苦,諸將成功各自謀。今日黃生須獻賦,千金寧復買吳鉤。
夢中鄉國血沾襟,愁里光陰雪滿簪。客路風霜蕩水闊,詩囊塵土飯山深。花開自樂本無事,云去復來猶有心。聞健擬從嵇阮醉,山陽暮雨竹成林。
數樹垂楊綠水邊,問郎何不系蘭船?浦沙新漲青山遠,半夜月明無杜鵑。
昨日除書下五門,地兼中外亦殊恩。三山迥出南荒小,八座元同北斗尊。悟主已知如內相,封侯終見自公孫。荊揚樂土今凋擦,他日從客為一言。
日暮云間,古芬迸作凄疥。秋自詭、憑垂霜薤,人似墜柳因風,孤夢猶瘵。問錦里晚來意,情愈隘。詩無賴。偶憶西湖清話,剛夏永追蟬,晚涼擘柰。付與丹青,重逢寫盡萬怪。一般恨,兩番消敗。
野色橋邊綠草新,小園勝絕可尋春。花間蠟屐蜂隨步,竹外題詩月傍人。
倚墻梅綻雨中肥,落彈驚回燕雀飛。見說西湖好風景,不知處士幾時歸。
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知他何處攞齋去,不見堂中第五尊。
綠樹陰陰石徑斜,諸峰羅立帶瑯邪。云深亭觀知多少,誰是廬陵太守家。
畸客殘僧寺,匡床獨夜身。乾坤為正統,獦獠爾何人。夢破驚秋短,愁多入鬢新。望霓空感慨,赤日雨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