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一首
鄴下徐陳逐逝波,僅留老子尚婆娑。
吾宗世有戴花舞,大耋誰能鼓缶歌。
松下尋常無喝道,花間隨處有行窩。
癡人逐物回頭少,看到棋終恐爛柯。
鄴下徐陳逐逝波,僅留老子尚婆娑。
吾宗世有戴花舞,大耋誰能鼓缶歌。
松下尋常無喝道,花間隨處有行窩。
癡人逐物回頭少,看到棋終恐爛柯。
鄴下的徐干、陳琳等文人已如流水般逝去,只剩我還自在地生活著。我們家族世代有戴花起舞的傳統,到了老年誰又能像莊子那樣鼓缶而歌呢。松下平常沒有官員喝道的喧鬧,花叢間隨處都有安身之所。癡傻的人追逐外物很少回頭醒悟,等到看到棋局結束恐怕斧柄都爛掉了。
鄴下:指東漢末年曹操建都鄴城,聚集了許多文人,形成了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鄴下文人集團。徐陳:指徐干、陳琳,均為“建安七子”成員。
婆娑:形容逍遙自在的樣子。
吾宗:指自己家族。戴花舞:可能是家族傳統的一種行為。
大耋:指老年。鼓缶歌:典出莊子,莊子妻死,他鼓盆而歌,表達對生死的豁達態度。
喝道:古代官員出行時,前面有人吆喝開道。
行窩:指可以安身的地方。
爛柯: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童子下棋,一局棋罷,斧柄已爛,回家已過百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晚年,看到往昔文人逝去,感慨時光流轉。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后的平靜期,詩人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與人生,以自身與往昔文人對比,展現對生活的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語言平實而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太平天子未忘危,
戰將謀臣厭出師。
不有匈奴頻犯塞,
廉頗那起漢文思。
山出云兮周垣,水洄風兮雙彈。
樹交維兮帳羃,猿鶴語兮歌繁。
漱清蒙兮酎飲,擷芳實兮珍餐。
緝青蒲兮盛服,枕白石兮重裀。
紛彼美兮難即,易予素兮聊安。
懷良朋兮不至,胡一來兮遄還。
念蓬累兮終陋,感匏系兮長嘆。
諒馀衷之耿耿兮,終吾遇而盤桓。
游目四野外,逍遙獨延佇。
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
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
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
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
未見枝間著子初,
聞名已療渴相如。
花肌自是冰和雪,
那得生兒不似渠。
遺饌行將徹,
哀笳咽不前。
風驚長樂樹,
月苦鮒隅天。
恤典袆章備,
神涂騩駕聯。
故奩脂澤具,
留待上陵年。
大化旋元根,無聲亦無臭。
時行自物生,處處春光漏。
人心曷睹聞,豈以形跡覯。
一實殊萬分,瀰漫遍宇宙。
云無亦無無,云有寧有有。
虛實動靜間,寂感相參透。
來也以此生,歸也以此復。
但保勿自虧,豈能強增湊。
月窟通天根,時復倏時姤。
盈虛本無常,此理原不朽。
云胡一偏者,強向玄關叩。
觸處固躍如,冥心更何究。
嬰兒吾自存,坎離每相遘。
若自煮空鐺,于何問火候。
老子固猶龍,學之恐差謬。
孔圣真時中,天地等高厚。
有鳥有鳥名老鴟,鴟張貪很老不衰。
似鷹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飛。
朝偷暮竊恣昏飽,后顧前瞻高樹枝。
珠丸彈射死不去,意在護巢兼護兒。
悤悤別。不到臨歧說。子細思量甚時節。那似曲江風月。行要如銅心要鐵。難磨滅。
因君念疇昔。空滴盡、眼中血。嘆孤生處處腸都結。夜月推篷,早潮放槳,誰解此情悽咽。
岳陰萬片惹云肥,暑氣猶留凝不飛。野徑偶然成遠望,江湖何地卜漁磯。
荊榛蒼淺古城秋,脈脈蒸江碧玉鉤。野曠天低飛鳥度,不知何處吊孫劉。
野人愛菊亦偶爾,種菊滿闌秋已清。但為愛君兄弟好,欹眠閑看綠光晴。
閒堂剪燭夜如何,銀漢疏風古樹多。便把一竿隨爾住,江門原有舊藤蓑。
一九與二九,相逢不出手。
因甚不出手,免見揚家丑。
出城山水地,朋舊共斯游。吟倚將軍馬,來乘老氏牛。
桃花紅映郭,柳色翠臨流。寄語尋幽者,無勞此外求。
得請天閽出擁麾,
舊山東望已心飛。
君恩欲使鄉人寵,
猶許峨冠獬豸歸。
雪意滿霜天。清冷誰憐。點燈時節思綿綿。半晌和衣妝未卸,枕損釵鈿。
欹側不成眠。風透窗邊。輕魂飄泊夢難圓。挨得五更寒漏盡,似歲如年。
飛芻走粟遍秦川,
鐵騎骍弓遠戍邊。
夜聞間諜來傳語,
漢壘如今不似前。
浪麥風微花霧掃。痕沙水淺溪橋小。屬玉雙雙飛杳杳。山寬繞。新晴繡得春分曉。
獨立無言心事渺。曾將宇宙思量了。世變何涯人已老。休煩惱。林泉況味終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