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懿皇太后哀挽應制二首 其二
遺饌行將徹,
哀笳咽不前。
風驚長樂樹,
月苦鮒隅天。
恤典袆章備,
神涂騩駕聯。
故奩脂澤具,
留待上陵年。
遺饌行將徹,
哀笳咽不前。
風驚長樂樹,
月苦鮒隅天。
恤典袆章備,
神涂騩駕聯。
故奩脂澤具,
留待上陵年。
遺留的膳食即將撤去,哀傷的胡笳聲嗚咽難前。秋風驚拂長樂宮的樹木,冷月籠罩著鮒隅的天空。撫恤典禮的袆服章紋齊備,神靈行途有黑色車駕相連。舊日妝奩中脂粉仍備,留待來年上陵祭祀之時。
遺饌:遺留的膳食。徹:通“撤”,撤去。
哀笳:古代軍中樂器,此處用于喪儀,聲音哀婉。
長樂:漢代有長樂宮,為太后居所,此處借指莊懿皇太后生前宮室。
鮒隅:星名,或指天空的某一方位,此處形容天空的凄清。
恤典:朝廷對去世皇族的撫恤禮儀。袆章:皇后的禮服,上有野雞圖案裝飾。
騩(guī)駕:黑色的車駕,指喪儀中神靈的儀仗。
奩(lián):女子梳妝盒。脂澤:胭脂等化妝品。
上陵:帝王率群臣祭祀祖先陵墓的儀式。
此詩為應制詩,當為帝王命文臣所作,用于哀悼莊懿皇太后。莊懿皇太后或指宋代真宗李宸妃(宋仁宗生母,死后追封皇太后)。詩中反映了宋代皇家喪儀的規格與對逝者的追念,應制詩需符合禮儀規范,故語言莊重、內容貼合喪儀細節。
全詩圍繞喪儀場景展開,通過撤膳、哀笳、風樹、月天等細節,展現皇家喪儀的莊重;以“故奩脂澤”的留存,暗含對逝者的懷念。作為應制詩,既符合禮儀規范,又真摯傳遞了哀悼之情,是宋代宮廷挽詩的典型之作。
曉來風作。病怯春衫薄。郭外溪山明秀,紅塵里、自拘縛。
村酒頻斟酌。野花遍綽約。十載人非物是,驚回首、夢初覺。
一種春光,占斷東君惜。算秾李、昭華爭并得。粉膩酥融嬌欲滴。端的尊前,舊曾相識。
向夜闌、酒醒霜濃寒又力。但只與、冰姿添夜色。繡幕銀屏人寂寂。只許劉郎,暗傳消息。
金風玉露,綠橘黃澄,商秋爽氣飄逸。
南斗騰光,應是間生賢出。
照人紫芝眉宇,更仙風、誰能儔匹。
細屈指,到小春時候,恰則三日。
莫論早年富貴,也休問文章,有如椽筆。
堯舜逢君,啟沃定知多術。
而今且張錦幄,麝煤泛、暖香郁郁。
華堂里,聽瑤琴輕弄,水仙新律。
四壁空圍恨玉,十香淺捻啼綃。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
別后釵分燕股,病馀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
綠鎖窗紗梧葉底。麥秋時、曉寒慵起。
宿酒厭厭,殘香冉冉,渾似那時天氣。
別日不堪頻屈指。回頭早、一年不啻。
搔首無言,欄干十二,倚了又還重倚。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不是陰功怎生到。松姿雖瘦,偏耐云寒霜曉。看君雙鬢底,青青好。
樓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壺倒。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記得同燒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獨自睚昏黃。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錦字都來三兩行。千斷人腸。萬斷人腸。
雁兒何處是仙鄉。來也恓惶。去也恓惶。
舊時樓上客,愛把酒、向南山。笑白發如今,天教放浪,來往其間。
登樓更誰念我,卻回頭、西北望層欄。云雨珠簾畫棟,笙歌霧鬢云鬟。
近來堪入畫圖看。父老愿公歡。甚拄笏悠然,朝來爽氣,正爾相關。
難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報平安。與客攜壺且醉,雁飛秋影江寒。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
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
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月色透窗寒,一夜素衾霜濕。
無寐起來搔首,正參橫人寂。
此心重省已回腸,何況是行役。
欲棄利名歸去,奈楚天云隔。
誰傾滄海珠,簸弄千明月。
喚取酒邊來,軟語裁春雪。
人間無鳳凰,空費穿云笛。
醉倒卻歸來,松菊陶潛宅。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誰把香奩收寶鏡,云錦紅涵湖碧。
飛鳥翻空,游魚吹浪,慣趁笙歌席。坐中豪氣,看公一飲千石。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茅舍疏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
欲說當年,望湖樓下,水與云寬窄。醉中休問,斷腸桃葉消息。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閑管興亡則甚。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