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尚書二首 其一
韓范止如此,公乎事又艱。
不陪冶城廟,合殉定軍山。
璽出千官賀,弓藏一老閑。
雕戈提十萬,猶記凱歌還。
韓范止如此,公乎事又艱。
不陪冶城廟,合殉定軍山。
璽出千官賀,弓藏一老閑。
雕戈提十萬,猶記凱歌還。
韓琦、范仲淹也不過如此,您所經歷之事更為艱難。沒能在冶城廟配享祭祀,應該是像諸葛亮一樣殉身于定軍山。皇帝詔書發出百官慶賀,功臣卻如藏起的良弓般賦閑。還記得您曾提十萬雄兵,高唱凱歌歸來。
韓范:指北宋名臣韓琦和范仲淹。
冶城廟: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文化,可能是祭祀功臣賢良的廟宇。
定軍山:三國時諸葛亮葬于此,常象征忠臣殉國之地。
璽:皇帝的印章,這里指皇帝詔書。
弓藏:比喻功臣被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推測,當時可能政治環境復雜,功臣易被冷落。詩人可能與李尚書相識,有感于其生平遭遇而作此詩。
主旨是悼念李尚書,突出其經歷艱難和功績。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當時社會對忠臣命運的關注。
窺見呂臣非奉己,可憐甘茂取宜陽。
敢晞激激蘇門嘯,老去悠悠孔里狂。
公利噫乎入私帑,濫吹竊爾耗官倉。
座銘枕幾槃盂警,九鼎何心斥被??。
硙霏白雪舂云子,盤摘黃金割蜜房。
組織翻騰不停杼,芳甘醞釀饋先漿。
西成僅有儲囷窄,中土才歸置枕康。
敕賜宗盟旌德剎,扈陽珍木蔚蔥蒼。
斗樞不見走蛇金,萬里晴空無寸陰。
郗扇雖交更揮汗,嵩車才出輒成霖。
詩如翻水驚黃絹,力可回天在赤心。
百里敢煩天下手,豐年無事但鳴琴。
第二頭分悟破迷,快須攃手舍筌蹄。
功兮未盡成駢拇,智也難知覺噬臍。
兔老冰盤秋露泣,烏寒玉樹曉風凄。
持來大仰辨真假,痕玷渾無貴白珪。
身非塵聚,卓卓妙存。
心非情緣,冥冥獨尊。
其體也出諸障礙,其用也得大自在。
無去無來,非顯非晦。
應色應聲,亡對亡待。
饅頭胡餅觀世音,還我當行家賣買。
缺然資略每區區,抑冒揚清小小劬。
諏律綱條思濟理,算緡公帑較輸儲。
三科識擢才能顯,八計精研吏治孚。
端有碩生如杜蕢,升堂洗觶降除趨。
昔年怨聲常滿耳,紛紛女巫未沉水。
天教我侯慰遠人,坐令盜賊化君子。
期年仁政遍人人,撫之如子不須嗔。
吏民欲欺亦不忍,出言洞見胸中真。
要圖書問久已絕,人皆巧中渠寧拙。
優游黃卷有余歡,此志不回端截鐵。
畫手未相識,默心誰與知。
千峰斂云腳,一月濯風漪。
墻面袖雙手,對緣橫兩眉。
驚龜之縮兮愧有其兆,逸鳥之翔兮情亡所羈。
靈機未動,道環先入。
極理也妙得窮通,順事也聊分借借。
無象無私,何固何必。
娟娟印水之月魂,冉冉在華之春律。
巍巍堂堂兮煒煒煌煌,三千大千兮周行獨立。
別是非,明得喪。
應之心,指諸掌。
往來不往來,只者俱是藏。
輪王賞之有功,黃帝得之罔象。
轉樞機,能伎倆,明眼衲僧無鹵莽。
一段光明亙古今,有無照破脫情塵。
當頭觸著彌天過,退步承當特地新。
紫極宮中鳥抱卵,銀河浪里兔推輪。
是須妙手攜來用,百億分身處處真。
渠非老朽,不禮不受。
威音世前,毗盧頂后。
把定壺中白日長,觸著匣內青蛇吼。
良醫叮囑病人,服藥不如忌口。
長蘆駕浪,只履西歸。
求支那之法器,付屈眴之田衣。
度九年之緘默,印二祖之靈知。
海犀酣月而暈,寒烏帶雪而飛。
機前自得兮頂目四照,迷里相逢兮鼻頭下垂。
水著秋清兮湖光湛湛,山銜落日兮云錦輝渾。
口方鼻直,眉棱眼深。
未填溝壑,還礙叢林。
萬象無得剩法,三世不見閑心。
字雁沒而寒煙淡淡,華鱗潛而秋水沈沈。
證語由來把柄長,重重脫處雪加霜。
眾生相在猶流浪,壽命根除自息狂。
退骨龍能將雨去,蛻鱗鯤復得風翔。
郢人斲盡蠅泥也,方見元初鼻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