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 和謝吏部
昔年怨聲常滿耳,紛紛女巫未沉水。
天教我侯慰遠人,坐令盜賊化君子。
期年仁政遍人人,撫之如子不須嗔。
吏民欲欺亦不忍,出言洞見胸中真。
要圖書問久已絕,人皆巧中渠寧拙。
優游黃卷有余歡,此志不回端截鐵。
昔年怨聲常滿耳,紛紛女巫未沉水。
天教我侯慰遠人,坐令盜賊化君子。
期年仁政遍人人,撫之如子不須嗔。
吏民欲欺亦不忍,出言洞見胸中真。
要圖書問久已絕,人皆巧中渠寧拙。
優游黃卷有余歡,此志不回端截鐵。
往年抱怨的聲音常常在耳邊,眾多女巫還未被沉入水中。上天讓我這賢侯來撫慰遠方百姓,使得盜賊都轉變為君子。一年間仁政普及到每個人,安撫百姓如同對待子女,不用發怒。官吏百姓想欺騙也不忍心,他一開口就能洞察別人內心的真實想法。索要文書問詢之事早已斷絕,別人都工于心計,他卻寧愿守拙。悠閑地在書卷中享受快樂,他的志向堅定如截斷的鐵一樣不可改變。
侯:對賢德官員的尊稱。
期年:一年。
嗔:發怒。
洞見:很清楚地見到。
黃卷:書籍。
端截鐵:形容意志堅定,像截斷的鐵一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如女巫惑眾、盜賊橫行。賢侯到任后推行仁政,使社會風氣好轉,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賢侯施行仁政,使社會從混亂走向安定。其突出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賢侯功績,語言樸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和人們對賢官的期盼。
萬葉戰,秋聲露結,雁度砂磧。細草和煙尚綠,遙山向晚更碧。見隱隱、云邊新月白。映落照、簾幕千家,聽數聲何處倚樓笛。裝點盡秋色。
脈脈。旅情暗自消釋。念珠玉、臨水猶悲感,何況天涯客。憶少年歌酒,當時蹤跡。歲華易老,衣帶寬、懊惱心腸終窄。飛散后、風流人阻,藍橋約、悵恨路隔。馬蹄過、猶嘶舊巷陌。嘆往事、一一堪傷,曠望極。凝思又把闌干拍。
杏花時候。庭下雙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與君為壽。
兩橋風月同來。東堂且沒塵埃。煙艇何時重理,更憑風月相催。
帽落宮花,衣惹御香,鳳輦晚來初過。鶴降詔飛,龍擎燭戲,端門萬枝燈火。
滿城車馬,對明月、有誰閑坐。任狂游,更許傍禁街,不局金鎖。
玉樓人、暗中擲果。珍簾下、笑著春衫裊娜。素蛾繞釵,輕蟬撲鬢,垂垂柳絲梅朵。
夜闌飲散,但贏得、翠翹雙亸。醉歸來,又重向、曉窗梳裹。
諸阮英游,盡千鍾飲量,百丈詞源。對舞春風,螺髻小雙蓮。
念兩處、登高臨遠,又傷芳物新年。此淚不待,桓伊危柱哀弦。
身閑未應無事,趁栽梅徑里,插柳池邊。野鶴飄飖,幽興在青田。
也莫話、書生豪氣,更銘功業燕然。畢竟得意,何如月下花前。
風急霜濃,天低云淡,過來孤雁聲切。雁兒且住,略聽自家說。你是離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別。松江岸,黃蘆影里,天更待飛雪。
聲聲腸欲斷,和我也、淚珠點點成血。一江流水,流也嗚咽。告你高飛遠舉,前程事、永沒磨折。須知道、飄零聚散,終有見時節。
江涵曉日。蕩漾波光搖槳入。
笑指浯溪。漫叟雄文鎖翠微。
休嗟不偶。歸到中州何處有。
獨立風煙。湘水浯臺總接天。
梅嶺數枝春,疏影斜臨水。
不借芳華只自香,嬌面長如洗。
還把最繁枝,過與偏憐底。
拭傍鸞臺仔細看,何似丹青里。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暖日明霞光爛。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
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漸老閑情減。春山事、撩心眼。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間。望極雅川,陽焰迷歸雁。征鞍方長坂。正魂亂。
舊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換。罷說功名,但覺青山歸晚。記插宮花,扶醉蓬萊殿。如今霜塵滿。
風剪冰花飛零亂。映梅梢、素影搖清淺。繡幄寒輕,蘭薰煙暖。艷歌催得金荷卷。
游梁已覺相如倦。憶去年、舟渡淮南岸。別后銷魂,冷猿寒雁。角聲只送黃昏怨。
跛子年來,形容何似,儼然一部髭須。世間許大,拐上做工夫。選甚南州北縣,逢著處、酒滿葫蘆。醺醺醉,不知明日,何處度朝晡。
洛陽,花看了,歸來帝里,一事全無。又還與瓠羹,再作門徒。驀地思量下水,浪網上、蘆席橫鋪。呵呵笑,睢陽門外,有個大南湖。
玉津春水如藍。宮柳毿毿。
橋上東風側帽檐。記佳節、約是重三。
飛樓十二珠簾。恨不貯、當年彩蟾。
對夢雨廉纖。愁隨芳草,綠遍江南。
寒浸東傾不定。更奈櫓聲催緊。
堤樹朧明孤月上,暗淡移船影。
舊事十年愁未醒。漸老可禁離恨。
今夜誰知風露里,目斷云空盡。
秋氣繞城闉。暮角寒鴉未掩門。記得佳人沖雨別,吟分。別緒多于雨后云。
小棹碧溪津。恰似江南第一春。應是采蓮閑伴侶,相尋。收取蓮心與舊人。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
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