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張敬立二首 其二
育德譬源泉,務學如農疇。
盈科會歸海,力穡當有秋。
期君懋遠業,東序陳大璆。
對敭竭忠鯁,一洗宵旰憂。
育德譬源泉,務學如農疇。
盈科會歸海,力穡當有秋。
期君懋遠業,東序陳大璆。
對敭竭忠鯁,一洗宵旰憂。
培養品德就像源頭的泉水,做學問如同耕種農田。泉水填滿坑洼最終會流入大海,努力耕種必然會有豐收的秋天。期望您能成就遠大的事業,在東序陳列珍貴的美玉。在應對帝王策問時竭盡忠誠正直,消除君主日夜的憂慮。
育德:培養品德。譬:比如。
農疇:農田。
盈科:水充滿坑洼。會:終究。
力穡:努力耕種。有秋:有收成,指豐收。
懋:成就,完成。
東序:古代大學的東堂,為習射、養老的地方,這里可理解為朝堂之類的場所。大璆: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珍貴的事物。
對敭:指臣子應對帝王的策問。忠鯁:忠誠正直。
宵旰:宵衣旰食,指帝王勤于政事。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來看,可能是作者在張敬立有一定發展機遇或處于關鍵時期時所作,目的是鼓勵他努力進取,為國家效力。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張敬立努力提升自己,成就大業,為君主分憂。其特點是善用比喻,將抽象的品德和學問具象化。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傳統的勸勉文化。
甘泉獻賦人,流落浙江濱。
自嘆三年謫,歸來萬事新。
銓衡時進對,戶牖日相親。
明主方思賈,非徒問鬼神。
府官無旬休,慮問廼游息。詔書禁從詣,還舍始朝食。
緩帶對藜羮,下筯免促迫。門前吏卒散,卻掃謝來客。
北軒有藤床,今晨始拂拭。蓬髪亂宜梳,霜髭閑可摘。
開囊曬藥物,發笥出書冊。菊畦親灌浸,茶器自涓滌。
于時孟秋末,天晴色紺碧。林葉雖未零,風聲已淅瀝。
神明還九藏,清氣襲百脈。征夫解甲胄,疲馬脫羈靮。
蜚鳥開樊籠,跳魚出鼎鬲。形骸盡我有,不復為物役。
雖非久安逸,幸得少頃適。訟庭止敲撲,咫尺異喧寂。
明朝不能然,顧盼愁月夕。
京洛紅塵里,閉門常獨居。
雖無守道愧,終與趣時疏。
文舉徒飛表,曹丘懶挾書。
誰憐從宦久,不及策名初。
待兔謀真拙,屠龍藝亦虛。
何當治歸計,松菊繞吾廬。
楚俗號難治,司刑尤擇賢。
危疑片言決,舒慘一方專。
松不雕寒色,絲曾斷直弦。
清風過江外,應在下車前。
節物正防秋,關山落葉稠。
霜風壯金鼓,霧氣濕旌裘。
未得西羌滅,終為大漢羞。
慚非班定遠,棄筆取封侯。
長江湛湛帶楓林,古木寒云縣寺深。
老吏不能容狡獪,細民無復有冤侵。
洪崖丹井聞猶在,徐孺衡門說可尋。
寧復淹留如寶劍,更令牛斗氣沈沈。
天下才無幾,夫君獨患多。
高文粲列宿,英辯瀉長河。
榮宦成朝夢,浮生度尺波。
舊僚空執酒,相與淚滂沱。
美景賞心相值難,良宵四座盡儒冠。
月華過冷衣襟潤,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談供逸氣,不須絲竹借余歡。
坊樓五鼓欲催曙,桂影長先高興闌。
種種親頭白,帝城難少留。
倚門應有望,列鼎本無求。
清夜多歸夢,紅塵厭久游。
此行殊捧檄,轅下五驊騮。
寒風細雨未晴天,密似輕塵薄似煙。
一室獨吟圖史亂,四鄰高會綺羅鮮。
鴈飛斜柱弦隨指,蟹薦新螯酒滿船。
自笑不歌仍不飲,昏昏只解枕床眠。
甌越東南美,田肥果稼饒。
況懷新賜綬,重過舊題橋。
食足奸回熄,風移獄犴銷。
長才報政速,鈴閣日逍遙。
形便豳公國,旌旗擁將壇。
秦云低落日,塞樹怯春寒。
草檄無留思,投壺不廢歡。
還應笑黃卷,寂寂守儒官。
鳳律年華到尚新,九重氣象已成春。
曉云低拂羽林仗,宿雨先清紫陌塵。
玉殿鳴鞘傳警蹕,彤庭委珮集簪紳。
闕前無復魚龍戲,自有驩謠億萬人。
使君張皂蓋,高宴碧湖心。
苒蒻牽菱蔓,夷猶泊柳陰。
晚風侵坐冷,春浪沒篙深。
倒載歸何晚,波間夕照沈。
裴回游內禁,密勿贊鴻樞。
陰德加民物,清名服士夫。
天方遺一老,星忽隕三吳。
疑從龍髯去,乘云在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