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魏公到鎮出京二帖贊
德量維昔該乾坤,藝成而下道乃尊。
堂堂魏公古大臣,劫火同毀靈光存。
直躬致主無間言,余事翰墨何足論。
百年劍佩紛如云,不于其書于其人。
德量維昔該乾坤,藝成而下道乃尊。
堂堂魏公古大臣,劫火同毀靈光存。
直躬致主無間言,余事翰墨何足論。
百年劍佩紛如云,不于其書于其人。
往昔品德氣量能包容乾坤,技藝學成后大道才更受尊崇。堂堂蘇魏公是古代的賢良大臣,歷經劫難如同靈光殿般留存。他以正直之身侍奉君主毫無閑言,書法這些余事哪里值得談論。百年間佩劍如云的人物眾多,人們不看重他的書法而看重他的為人。
德量:品德和氣量。該:包容。
藝成而下:指技藝學成。道乃尊:大道更受尊崇。
魏公:指蘇魏公。劫火:佛教語,指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這里比喻災難。靈光存:漢代魯恭王所建的靈光殿歷經戰亂而未毀,這里比喻蘇魏公歷經劫難留存。
直躬:正直之身。致主:侍奉君主。無間言:沒有閑言。
余事:其他的事,這里指書法。
劍佩:佩劍,代指人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可能是作者在看到蘇魏公到鎮出京二帖后,有感于蘇魏公的品德、才能和歷史地位而創作,當時可能社會對蘇魏公的事跡有所關注和傳頌。
此詩主旨是贊頌蘇魏公的品德和才能,突出他作為大臣的風范。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意象塑造,展現蘇魏公的形象。在文學上雖可能不是經典之作,但對于研究蘇魏公形象和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有一定價值。
我若自贊,云居羅漢。
我若自毀,無主餓鬼。
贊之不欣,毀之不嗔。
毀譽不動,東魯西秦。
芳物及時難,良辰曠野歡。
古園荒草莽,秋雨禿闌干。
香桂風流減,紅萸氣味單。
書紳懲淡飲,活取宿根寒。
誰云相知好,相知亦吾累。一夕不在眼,青燈已無寐。
晚定李鄧交,付托足心地。嶷然諸儒中,百馬逢一驥。
對我懷抱豁,軒眉得深意。昨朝分手出,冠帶修人事。
淹留久未返,終夕念乖異。搖落庭樹秋,虛窗發清吹。
坐起無一歡,出門屢瞻跂。歸鼓朱絲弦,復理黃卷字。
弦誦雖曰樂,其如心不遂。欻欲往從君,念無晨風翅。
掃地焚香坐,聊以待君至。
俛仰塞境斷,追隨春事幽。
碧山朝曳屐,白浪晚維舟。
鐘鼓鳴江渚,煙云暗郡樓。
下簾煮新茗,聊為道人留。
偶煩孔方兄,聘此高妙姿。
粲然顧我笑,佳哉今何時。
維摩初不病,坐獲大奇勝。
便拈楖栗來,祖師有律令。
楊花初生時,出在楊樹枝。春風一飄蕩,忽與枝柯離。
去去辭本根,日月逝無期。欲南而反北,焉得定東西。
忽然驚飆起,吹我云間飛。春風無定度,卻送下污泥。
寄謝枝與葉,邂逅復何時。我愿為樹葉,復恐秋風吹我令黃萎。
我愿為樹枝,復恐斧斤斫我為椽榱。只愿為樹根,生死長相依。
王孫我輩人,著身一云壑。
五斗炊官倉,糟丘初不惡。
天公亦好奇,與著尋山屫。
大笑杜陵翁,不嗔驢失腳。
一來看都梁,幾見胡鴈泊。
我昔邊頭歸,淮南秋水落。
白魚能許肥,宿昔鲙葉薄。
棖香已思儂,吳虀真可作。
誰言會面初,晤語如有昨。
丹青可盡年,此事要商略。
都梁日日招吾人,梅花已復矜小春。
胡為要隨白鴈去,莫起此念僧伽嗔。
彈琴幾時鬢毛脫,端是天教個中活。
僧伽初不負先生,久辦淮山作衣缽。
玉露中秋夜,亭亭月正圓。
一霄當皎潔,萬象共澄解。
送別高臺上,添愁野帳前。
無因駐清景,歌舞入明年。
枕邊夢事忽蘧蘧,起著青鞋喚竹輿。
投老惟堪聽齋鼓,此生端愧坐儒書。
十年枵腹猶堪在,一缽連床便有余。
驀直從來大舟路,橫擔拄杖正憐渠。
翠麥鋪茸不罅土,白白紅紅花日許。
我行未盡天之涯,馬足輿肩已辛苦。
時名入手無一掬,昔年虎章今化鼠。
疾歸灌畦蔬換肉,無謂我不如老圃。
紅塵無處不諠嘩,獨上江樓四望賒。
泥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
云藏島外啼猿樹,竹鎖橋邊賣酒家。
吟罷憑欄心更逸,海風吹斷暮天霞。
兵火焚諸剎,樓臺化碧煙。
松龕橫野岸,塑像枕流泉。
志述都煨燼,功名獨不遷。
高蹤杳然夢,不覺涕潸然。
倦云小息五公山,來往扁舟勝據鞍。
強飯未能追馬革,寄餐端恐識豬肝。
山泉周匝流清泚,古木森羅照屈蟠。
獨臥北窗懷太古,元無一物到門闌。
諸仙深窟宅,石門限塵寰。
空洞初不礙,風扉敞云關。
高廣幾何許,百夫可回環。
誰托遺跡在,溟蒙煙霧間。
羽駕此來往,朝貢想清班。
西風翠屏近,藤蘿莫容攀。
因循再閱歲,建見亦以艱。
舊聞劍門好,形勢摧夷蠻。
今茲固殊特,獨冠江南山。
少陵惜未到,我語憑誰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