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旱三首 其三
問津六輔到長安,滿目疲羸不忍觀。
耕耨又孤今歲飽,蓋藏尤比去年難。
綺羅有目須令見,鐵石為心方自寬。
欲借玉階空悵望,救民無術愧空餐。
問津六輔到長安,滿目疲羸不忍觀。
耕耨又孤今歲飽,蓋藏尤比去年難。
綺羅有目須令見,鐵石為心方自寬。
欲借玉階空悵望,救民無術愧空餐。
探尋六輔渠的水到長安,滿眼都是疲憊瘦弱的百姓,讓人不忍直視。耕種又落空,今年難以有飽飯,積蓄糧食比去年更難。那些穿綾羅綢緞的人應該讓他們看看這景象,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能自我寬慰。想向皇帝進言卻只能空自惆悵,沒有辦法拯救百姓,只吃飯不做事實在慚愧。
問津:探尋道路,這里指探尋水利情況。六輔:即六輔渠,古代關中地區(qū)六條人工灌溉渠道的總稱。
疲羸:疲憊瘦弱的人。
耕耨:耕種。孤:通“辜”,辜負。
蓋藏:指儲存的糧食。
綺羅:指穿著華麗的人。
玉階:借指朝廷。
空餐:白吃飯,指居位食祿而不做事。
此詩創(chuàng)作于夏季旱災時期,當時社會面臨嚴重旱災,百姓生活艱難,農業(yè)生產受到極大影響。詩人看到百姓的困苦,心系蒼生,卻又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改變現狀,于是創(chuàng)作此詩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夏旱下百姓的苦難,批判富貴階層的冷漠,表達詩人的憂民情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描寫現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關注民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聳漢仙峰一柱清,晴春登覽四山明。
祥云晝護神光現,瑞月宵臨法樂鳴。
華子岡頭靈運賦,七星杉下蔡經盟。
慨思今古無窮事,那得逍遙自在情。
道路榛菅合,裝赍咫尺迷。
陟岡還見塔,下阪忽逢溪。
逈野鳴朝麂,疏茨撼午雞。
固陵何處是,弛擔日應西。
氣暾寒日曉,光照遠山晴。
鄒谷有春意,袁門聞履聲。
映書何自苦,炙背不妨清。
邂逅逢詩將,高吟眼倍明。
學道求師久劍潭,豈緣枯朽預儒涵。
致知事業(yè)同歸理,克己工夫判立談。
未借老商顏笑一,已偕韓氏俗重三。
過庭若問論詩禮,應問從誰學指南。
兀坐時看屋,閑居晝掩門。
吳吟聊遣興,楚些欲招魂。
否泰宜周易,行藏付魯論。
不須傷老大,眠食度朝昏。
飽余惟欲睡,散睡步東園。
雨足富蓮子,年豐多稻孫。
崎嶇窮竹徑,詰曲遍花源。
何必冠童輩,偕來笑語喧。
生平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
脫卻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
晚年轉復沒刀刀,奮金剛杵碎窠窟。
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并拈出。
我老不能詩,其窮類詩人。
多謝二三子,強以窮相親。
師從何方來,過聽誤失真。
袖攜諸公詩,丐我踵后塵。
顧我雖不能,欲辭恐師嗔。
勉作數句偈,拙惡慚無倫。
西去方祈谷,東來適佩萸。
凄風梧脫葉,積雨稻生蚨。
詩骨寒巖木,禪心古廟爐。
莫將明月句,容易謁姑蘇。
人似平原字亦顏,詩成長在笑談間。
試看落筆云煙疾,難放揺春草木閑。
美俗未容窺制錦,勸耕聊得伴行山。
慚將鄭臘酬荊璞,無怪年時債未還。
石潤占梅雨,山寒應麥秋。
清風鳴翠筿,疏雨濕紅榴。
古驛苔封砌,荒城柳映樓。
高吟一甌茗,聊為故人留。
游山何敢避泥涂,恰值催花夜雨余。
杯渡已知無用楫,馬行今信不更車。
數聲幽鳥過庭際,一派飛泉赴壑初。
正欲尋師問心法,卻驚行色逼鐘魚。
人倫風化自孝始,我懷義烏顏氏子。昔從書傳聞其名,今來浙東入其里。
未入里先見路碑,高冢巍然云樹里。猶有群烏繞墓飛,或者神烏長不死。
啣土傷吻土亦亦,烏血凝成墓山紫。今古人人皆有親,負土葬者豈獨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須就人心推物理。生前服勞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憫憐鬼神泣,無知羽族有所使。父子塋域永相依,白云深處精靈起。
風吹草卉即萊衣,溪浮蘋藻為甘旨。千秋萬古此經過,誰人眼不淚如水。
我狂眾所易,頼有君見容。
十年臥巖壑,百念付一空。
新詩似流泉,涓涓江漢供。
人言雞群鶴,我目霜中松。
相距無兩舍,會見何溟蒙。
誰能寫離索,正藉詩思工。
午夜霜凝星斗寒,長空云盡山月落。
青天吃棒人盡知,蒼龍退骨誰能覺。
金鳳沖開玉鎖關,麒麟掣斷黃金索。
迢迢劫外孰能拘,南北東西迥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