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和仲二首 其二
川流近海學易至,源出慈湖派獨清。
進佩龍泉秋水洌,退懷驪頷夜珠明。
介真不以三公易,枉自無容一尺輕。
年未半生紆遠道,哀哉何限不平鳴。
川流近海學易至,源出慈湖派獨清。
進佩龍泉秋水洌,退懷驪頷夜珠明。
介真不以三公易,枉自無容一尺輕。
年未半生紆遠道,哀哉何限不平鳴。
學問像川流接近大海那樣容易學成,其源頭出自慈湖學派顯得格外清正。出仕時如佩戴龍泉寶劍般氣質清冽,歸隱時似懷揣驪龍頷下夜明珠般光彩照人。耿介真誠,三公之位也不能讓他改變,正直不屈,一尺之身也不容被人輕慢。年紀還不到半生就奔波于遠道,悲哀啊,有太多的不平之鳴。
川流近海:比喻學問接近高深境界。
慈湖:指楊簡,南宋哲學家,創慈湖學派。
龍泉:古代名劍,這里形容人的氣質。
驪頷夜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比喻珍貴之物。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這里代表高位。
枉自:白白地,這里指正直不被容。
紆遠道:奔波于遠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不公現象,陳和仲或許是一位有學問、有品格但遭遇坎坷的人,詩人與他可能相識,在其英年早逝后,懷著悲痛和不平的心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陳和仲,高度贊揚他的學問和品格,對他的不幸遭遇表示憤慨。詩中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了陳和仲的形象,在文學上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側面。
今日快逢僧結夏,不妨乘興扣禪扉。
山垂遠瀑溪聲急,風卷癡云雨腳稀。
囊錦詩成僧借看,紋楸棋落鳥驚飛。
此來莫訝憑欄久,杰閣新成拂翠微。
望東云兮懷玉,產二英兮鸑鷟。
持榮名兮壽親,頌大椿兮對菊。
餐初英兮慕屈子之菲菲,飲寒潭兮陋胡廣之碌碌。
我敬愛之,勉以猗綠。
垂芳兮無窮,介母兮多福。
擬回暖律到寒襟,落價休論直幾緡。
已喚楮生同一榻,肯容小女動纖塵。
窗橫梅影眠和月,路入梨云夢著人。
欲效負暄獻天子,暖烘烘地一籠春。
嶄嶄巖石,蔚蔚松蘿。
左枝右蔓,橫牽豎惹,滿地交羅。
幾人遭絆倒,反怪葛藤多。
阿呵呵,跳不出時爭柰何。
露冷風清,山空月明。
天際歸鴻書梵字,夜深砧杵送秋聲。
眼覷不見,耳聽不聞。
與君傾盡此時心,莫認山河作眼睛。
無端治世苦幽囚,千古空貽善類羞。
格是愛君身敢恤,勢須苦口疾方瘳。
明祠儻鑒長非罪,異日焉知廣不侯。
一片忠肝明白甚,可憐無計徹凝旒。
佳哉茂士頗圓機,頻到蕭齋對麈揮。
官長見知因職業,人生最樂有庭闈。
東山至寶身當惜,伯玉中年力去非。
一事說來真可敬,來裝罄矣貸金歸。
千年古石號金雞,化雨霏霏長羽儀。
不把稻粱為食啄,且將天地作籠棲。
祥云架上非孤立,入曉聲中豈亂啼。
過客莫同凡鳥看,等閑飛到鳳凰池。
紫霞老子望青霞,喜誦新吟倚鬂華。
已遣鳴騶迎道左,那知紉佩尚天涯。
為莊椿壽稱觴近,訪武夷仙卜日賒。
秋夜月明游九曲,櫂歌聲里賦巖花。
小池清曉試芒鞋,水國真仙簇仗來。
微動襪塵移穩步,半酣卯酒暈嬌腮。
千重倚蓋隨風漾,一笑傾城特地開。
口不能言猶可詠,那堪解語肯心灰。
云收幽谷靜,雨歇幽澗鳴。
風暖幽鳥語,日融幽草青。
二祖不知,截斷一手臂。
歸宗不會,拭壞雙眼睛。
致使衲僧,個個半疑半信,半醉半醒。
爭知道自來滿口,咀華而嚼英。
無圓位中,一毫難狀。
于第二門,有個模樣。
長安城里卓紅旗,鴈蕩峰頭翻白浪。
更要不覩是籍沒一切人家財,猶要算白帳。
不羨叢菊并二螯,羨君出語真俊豪。
崛奇退之石鼓句,清逸永叔廬山高。
壯懷傾倒涌泉寺,健筆噓吸滄海濤。
后期進步登大頂,上續風雅卑莊騷。
搭一只手,揮三尺鐵。
天下衲僧,望風膽裂。
豈料豐干院里撞著個匾頭魔孽,盡把家私俱漏泄。
卻向玉融側童峰前,對人點胸,背地吐舌。
開禧一失晚方收,在位諸公似拙謀。
逞志真成窮鴨綠,憫寒誰識遣貂裘。
王恢首事徒開釁,廣利邀功要覓侯。
多少英雄窗下坐,沉吟無語暗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