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書挽詞二首 其一
又報文昌拆,耆儒去玉除。
經綸于世密,趨和與時踈。
閩地祠常袞,詞臣說仲舒。
香名五十載,終竟道如初。
又報文昌拆,耆儒去玉除。
經綸于世密,趨和與時踈。
閩地祠常袞,詞臣說仲舒。
香名五十載,終竟道如初。
又傳來文昌星隕落的消息,德高望重的儒者離開了朝廷。他謀劃國家大事極為縝密,卻與世俗的迎合之態相疏遠。在閩地人們為他建祠如同紀念常袞,詞臣們都稱贊他如董仲舒一般。他美名流傳五十年,到最后堅守的道義始終不變。
文昌拆:文昌星隕落,古人認為文昌星代表著文運、賢才等,這里指蔡尚書去世。
耆儒:年高博學的儒生。
玉除:宮殿前的臺階,代指朝廷。
經綸:本指整理絲縷,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趨和:迎合。
常袞:唐代大臣,曾在福建等地興學,有一定功績,受到當地百姓紀念。
仲舒:即董仲舒,西漢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蔡尚書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哀悼和敬意而作。當時蔡尚書可能在朝廷或地方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功績,其去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蔡尚書的離世并贊美他的品德和功績。突出特點是用典貼切,通過歷史人物襯托蔡尚書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賢才的敬重和對道義的推崇。
嘯傲江湖自歲年,
輕舟一瓣摘紅連。
主人慣向煙波住,
不學天仙學水仙。
君且住。張子布。昔日江東曾獨步。山有薇。桐有絲。魚琴半段,甘苦只自知。閉門覓句陳無己。豈有酖人羊叔子。一封書。雙鯉魚。天末征鴻,望盡影于于。
衡門下。豆棚話??偷谰菀?。嚴君平。揚子云。下簾自可,孰復薦雄文。君謀饘粥嗟若。求槧棗梨真妄作。跡陳陳。欲云云。可是西施,可是效東顰。
手栽楊柳恰成堤,
招引清風障日西。
熱客豈能知此味,
請君來此聽鶯啼。
八十將登鬢未華,
近來強健更堪誇。
春游不拄鳩頭杖,
夜坐猶烹蟹眼茶。
林下相從知有日,
客邊聞說喜無涯。
郎君巳解傳簪笏,
看到曾玄事不賒。
病忽迨旬日,衰如增十年。難求秦緩藥,空負宋清錢。微火秋先跨,閑房晝亦眠。偶賒書鬼錄,遇酒又陶然。
伏枕瀕九死,下床如再生。幸回蒿里駕,猶作越吟聲。拂幾嗟塵積,開書覺眼明。淖糜方自養,未敢憶南烹。
行年當大耋,臥病涉高秋。丸藥作奇驗,俶裝仍小留。輕漚元泛泛,破屋已颼颼。尚有江湖興,沙頭問釣舟。
疏梅瘦竹晚相扶,
又見籬根一歲徂。
老向往來多不記,
平湖平問鄭公書。
用得乎眉,體全乎鼻。
香象不群,金毛無畏。
明妙吉之初心,入普賢之幻智。
回途放曠知不知,般若光中熟游戲。
添盡征衣總怯涼,
草根亭午尚凝霜。
氈廬星散千堆白,
羽騎塵飛一道黃。
偏是空林無鳥雀,
每經平阪見牛羊。
明晨已出陽關路,
卻夢承歡在故鄉。
西坑曾避難,
今又一西坑。
十有四年夢,
兩番多事驚。
天乎存老息,
地亦定前名。
何動不關命,
怡然心氣平。
長路暗車塵,年光催旅人。頹云負郭晚,微雨故園春。
邑犬不吠夜,鄰雞初向晨。烽煙懷往歲,欲涉道無津。
二帝已馳聲,
五溪還總兵。
受詔金鞍動,
論功銅馬成。
唯稱聚米勢,
無慚意苡情。
雖謝云臺影,
猶傳千載名。
荒村有路接郵亭,
天假東南聚德星。
尊酒未空心已醉,
夕陽回首舊山青。
春林盛朝爽,秋圃有暮色。蕭疏叢薄中,緣沿何役役。
鳳鳥不時見,良驥須遠歷。斑斑被體文,甘老榛莽澤。
盈盈秋水坐來清,
倒映蓮花錦浪明。
乘興尋源那得盡?
銀潢深處近瑤京。
清聲端是磬浮泗,
黑質渾然玉剖荊。
應是任公垂釣得,
靈鰲入手出滄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