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卿師上人
區區京轂幾經春,不退方能運法輪。
欲舉筌蹄皆自達,縱羅寒暑豈吾辛。
大千雖納寧多施,一切誰名得度人。
我已心中了無物,重煩師說究微塵。
區區京轂幾經春,不退方能運法輪。
欲舉筌蹄皆自達,縱羅寒暑豈吾辛。
大千雖納寧多施,一切誰名得度人。
我已心中了無物,重煩師說究微塵。
在這繁華京都已過了好幾個春秋,能堅守不退才能運轉佛法的車輪。想要領悟佛法的人都能自然通達,即便歷經寒暑又怎會覺得辛苦。雖能容納大千世界卻無需過多施為,誰又能真正稱得上度化他人呢。我心中已空無一物,還勞煩師父為我講解這細微的佛法道理。
區區:形容時間、數量等少。京轂:指京城。
法輪:佛教語,比喻佛法。
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這里指領悟佛法的途徑。
羅:經歷。
大千:佛教用語,指整個宇宙世界。
究微塵:探究細微的佛法道理。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這首詩創作于詩人與卿師上人交流佛法期間。當時詩人身處京城,可能目睹了繁華都市中的喧囂與紛擾,從而更加向往佛法的寧靜與超脫。在與卿師上人的接觸中,對佛法有了進一步的感悟,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佛法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法修行展開,突出了堅守佛法、自然領悟的觀點。其特點是將佛法道理融入平實的語言中,深入淺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對于研究當時的佛教文化和文人與佛教的交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舂容聽履上星辰,玉筍班中第一人。
暫藉威名分閫寄,賸留風采照廷紳。
何人重記西山雨,老我空傷南浦春。
此去莫貪為郡樂,紫樞黃閣待經綸。
問訊江梅意未回,少林橫出不知裁。
爭先頼有園夫報,折贈空驚驛使來。
疎影暗香寧是伴,蠟言梔貌未須媒。
主人聞說歸朝近,且趁眉間喜色開。
萬緣政爾未能佳,繪句雕鎪直謾夸。
客里懸知君有謂,宦游當念我何奢。
幾時西塞歌飛鷺,指日東籬采菊花。
五斗折腰良自苦,奈今無粟飯胡麻。
律身端合勵冰清,蒞政尤須稱物平。
知是夫君深寓意,雅宜斯閣遂安名。
池幽自足龜魚樂,林靜休教蟲鳥鳴。
況復官閑州似斗,不妨時此濯塵纓。
溪上園亭處處新,想君屢費橐中銀。
鶑窺繡戶煩三請,蝶遶花梢知幾巡。
恨不即時謀載酒,恐因暇日得尋春。
只愁又隔同年面,卻欠尊前似主人。
淮浦天龍戰,居巢塞馬歸。
陣傷軍背水,機失寇逾淝。
越石知何在,虞君恨曷依。
都緣生過涉,誰為斬何徽。
東風一夕報春來,管領群芳次第開。
出岫白云如有意,照人明月幾難回。
縞衣聊復歸三島,綠醑無辭舉百杯。
真味不須談鼎實,等閑誰識鏁梁材。
客里換春衣,寒風帶雨霏。
漸班榆火禁,初感塞鴻歸。
柳絮鶑啼亂,梨花蝶趁飛。
丘原壇祭耳,悲念切更微。
平生學道未純全,游宦何須苦著鞭。
作縣又將書下考,離鄉今已跨三年。
性多忤物無非罪,命與仇謀孰使然。
撫字催科俱大謬,不如投檄早歸田。
槐市同登弟子員,虀鹽燈火記初年。
尋春紫陌風流在,通籍金閨步武聯。
眼底要觀新事業,筆端猶著舊山川。
夜窗細話行藏處,始信于君有厚緣。
月波樓下草芊芊,浪拍三江起暝煙。
愿見古人人又去,欲詢往事事無傳。
漥樽明滅漁家火,樊口依稀估客船。
妻子迎門應怪笑,問君何謂苦愁煎。
檣燕呢喃浪語人,岸花飛舞苦傷情。
賸窮詩眼三千界,漫鼓琴心一再行。
他日湖山還帝里,別時風雨滿江城。
思君直欲令人老,流水沄沄日夜傾。
能為君王獵雋英,區區循吏笑西京。
忽看廣廈千間辟,蚤覺先春萬木榮。
有客囊中來露穎,何人壟上去傭耕。
知公造化無遺物,咫尺龍門雷電生。
團餠秋光入好枝,一天風露最清時。
管窺豹霧巖前隠,杯泛鵝黃月下宜。
子落誰賡滄海詠,叢生應有小山知。
惠連更喜姮娥近,底事觀書卻廢詩。
樓成疊翠相奇奇,不羨圍屏錦繡機。
卜筑又新王粲宅,登臨莫下董生帷。
高吟得助添新卷,清賞何須貯舞衣。
問舍卻憐吾未就,歸心長與落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