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秀軒
幾年困塵鞿,厥狀浸成俗。
比來夢魂清,勝賞得林麓。
群峰綰煙鬟,炯炯皆在目。
寒碧冷相射,秀氣還可掬。
哦詩三伏中,清風起幽谷。
只恐吹我衣,化為云錦服。
汗流籍湜輩,上下相追逐。
幾年困塵鞿,厥狀浸成俗。
比來夢魂清,勝賞得林麓。
群峰綰煙鬟,炯炯皆在目。
寒碧冷相射,秀氣還可掬。
哦詩三伏中,清風起幽谷。
只恐吹我衣,化為云錦服。
汗流籍湜輩,上下相追逐。
多年被困在塵世的束縛中,模樣漸漸變得世俗。近來夢境都變得清新,能到山林中盡情賞景。群峰如挽起的發髻,清晰地映入眼簾。清冷的山色相互輝映,秀麗的景色仿佛可以用手捧起。在三伏天吟詩,清風從幽谷中吹來。只擔心清風吹動我的衣裳,把它變成云霞般的華服。像張籍、皇甫湜那樣汗流浹背的人,在山林中上下追逐。
塵鞿(jī):塵世的束縛。鞿,馬韁繩,比喻束縛。
厥狀:其狀,指自己的樣子。浸:漸漸。
比來:近來。勝賞:快意的觀賞。
綰(wǎn):盤繞,系。煙鬟:形容山峰像女子盤繞的發髻。
炯炯:明亮的樣子。
寒碧:指清冷的山色。射:輝映。
掬(jū):用手捧。
哦詩:吟詩。
籍湜(shí)輩:指張籍、皇甫湜等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此前可能長期處于塵世的繁瑣事務中,感到身心疲憊、世俗化。后來有機會到山林游玩,被山林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心境的轉變和對自然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想象奇特,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藝術表達。
一入招提境,渾忘塵世蹤。曇花飛撲馬,法雨灑降龍。臺殿丹青古,林巒紫翠重。香朝常供佛,齊午不鳴鐘。梅蕊晴薰雪,葭灰暖逼冬。追陪人雜遝,語笑氣從容。鹿女銜花獻,山僧煮茗供。靜中聞一鳥,幽處見雙松。覽勝貪如畫,談玄悟彼宗。題詩紀良會,紅日轉西峰。
簾櫳日午風初定,篆裊爐煙靜。畫眉窗下教歌成,笑破櫻桃一寸粉痕深。惜花生怕東風醉,不管人憔悴。階前紅煞牡丹茶,不道春歸猶有未開花。
四十垂垂老,文章豈更新。鼻端如可斲,猶擬為揮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關頭豈待商。二祖江山人盡擲,四年精血我偏傷。羞將顏面尋吾主,剩取忠魂落異鄉。不有江陵真鐵漢,腐儒誰為剖心腸。
梁公松柏質,黎子璠玙姿。對酒惜長別,臨風揚妙詞。蘭香發深谷,鶯囀上高枝。明旦懷親友,山川遙夢思。
風漣亂翠,酒霏飄汗洗新妝。幽情暗寄蓮房。弄雪調冰重會,臨水暮追涼。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雙成夜笙,斷舊曲、解明珰。別有紅嬌粉潤,初試霓裳。分蓮調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暈切、一盼秋光。
挾冊厭時囂,躡屩辭故林。巖棲延孫嘯,壤室鳴卜琴。流霞潤清緗,飛溜助高吟。蘭衷托隆古,蘿尚謝茲今。頫仰千秋士,庶協丘中心。芊眠屯崖霧,羃歷出岫霖。竊用返招隱,冀子惠好音。毋令三徑合,言乖二仲尋。
一回拈起一回新,覿面相逢那處親。口似含珠聲似虎,情如止水意如春。一心為法無馀事,四海如公有幾人。祇恐丹青傳未盡,更須圓相助精神。萬點寒鴉,一輪秋月。時節因緣,因誰漏泄。眼光如電舌如雷,繞頷須眉滿頭雪。若問人間大導師,踏著稱錘硬似鐵。
一卷深護紫苔文,喬木疏篁翠拂云。卻憶江南秋雨霽,東皋亭上倚微醺。
北風吹雁客辭家,厭說東籬菊正華。幾度寒云生古渡,半江落日澹平沙。范丹不問塵中甑,潘岳偏愁鬢里華。妒殺舊游諸俠少,月明何處聽琵琶。
千尺深潭漾碧波,桃花亂落影婆娑。吾儕也欲乘舟去,只恨無人為踏歌。
相思如三月,相望非兩宮。持此連枝樹,暫非背飛鴻。若人惠思我,擒藻蔚雕蟲。仙掌方晞露,靈烏正轉風。方假排虛翮,相與北山叢。
夜半開還闔,天心在一花。香從元氣出,獨自作春華。
碧瓦重重白石門,墓碑剝落雨苔斑。漆燈已滅精靈散,滿地西風塞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