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贊
此三勝流,一笑聚頭。其道不同,曷相為謀。
至哉儒先,問禮于李。李從竺干,逮真實際。
商隠于李,白眉最良。曰師師師,其來自唐。
車適大方,萬里一轍。差之毫厘,肝膽楚越。
此三勝流,一笑聚頭。其道不同,曷相為謀。
至哉儒先,問禮于李。李從竺干,逮真實際。
商隠于李,白眉最良。曰師師師,其來自唐。
車適大方,萬里一轍。差之毫厘,肝膽楚越。
這儒、釋、道三位杰出人物,相視而笑相聚一處。他們的道不同,怎能相互謀劃呢。偉大啊儒家先賢,曾向老子問禮。老子思想源于天竺,直至探究到事物的真實本體。商隱居于李氏,白眉最為賢良。都說師師師,這種傳承從唐朝就開始了。大道就像車駛向廣闊之地,萬里遵循同一法則。但如果稍有差錯,就會像肝膽與楚越般相隔遙遠。
三勝流:指儒、釋、道三家的杰出人物。
曷:何,怎么。
儒先:儒家先賢,這里可能指孔子。問禮于李:傳說孔子曾向老子問禮。
李:指老子。竺干:古印度的別稱。
逮:到,及。真實際:佛教語,指事物的真實本體。
商隠于李:具體所指待考。白眉:三國時馬良眉有白毛,才華出眾,鄉里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里可能借指杰出者。
車適大方:車駛向廣闊之地,比喻遵循大道。
差之毫厘,肝膽楚越:意思是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肝膽本相近,楚越則相距遙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看,當時社會可能儒、釋、道三家思想相互交融又相互碰撞。作者可能處于一個文化多元、思想活躍的時期,有感于三家思想的異同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儒、釋、道三家思想的關系,既承認其差異,又追求大道的統一。它體現了當時文化融合的趨勢,在文學上以簡潔語言表達深刻哲理,有一定思想價值。
綵勝華燈共一回,
新年樂事并相催。
天公預借今宵景,
更放團圓好月來。
冀北頻年憶廣西,
陟岡遙望暮云低。
壺公縮地知無術,
靈運登云喜有梯。
憲府冰霜全晚節,
夜床風雨詠新題。
清燈坐久談文運,
五緯何時再聚奎。
共喜免竛竮
超越生死名
將虛卻作實
以平報不平
坤德首爻殷八索,
媧功纘烈古三皇。
未央前殿鶯花麗,
會慶新宮日月長。
七校旌旗排建禮,
六宮珩佩出昭陽。
九重備敕尊親典,
冠冕鹓鸞捧壽觴。
林壑蒼茫雨正霏
被風吹散入斜暉
斷云一縷無歸處
飛入船窗傍客衣
紫樞勛業舊青氈,
更上中臺秉化權。
它日鴻鈞陶壽域,
赤松相與不論年。
搓罷青梅指爪香,
一杯聊復答年光。
莫言老子無人顧,
猶得西施作淡妝。
登臨試輕步,及此涼風時。怪石庋危砌,幽泉下深池。山銜落日短,鳥度遙天遲。俯仰一長笑,嗒然遂忘疲。
高城獻雉堞,凈地鄰市聲。云含竹陰冷,天浸池光晴。崖腰怪藤絡,石罅香藑生。流矚景何限,詩成寫吾情。
亭高煥華扁,依山辟新基。瓦排脊峨獸,碑立趺蹲龜。美哉嘉禾頌,允矣甘棠詩。遺恩久不泯,千載長在茲。
空寮積塵生,僧病縳禪律。橐空饑鼠跳,衲破饕虱出。險崖石可梯,荒井水堪繘。我欲叩心宗,此理待誰詰。
叢林占清幽,恍訝古天竺。風虎抱云眠,雨禽迎日曝。竹尰瘦根長,柏病危枝禿。何時借藤床,坐讀傳燈錄。
危亭帶近郭,虛窗納群峰。蛇涎滑勁竹,龍骨蛻怪松。東山想謝傅,歷下傳李邕。起我懷古興,憑高豁心胸。
芒屩澀行蹤,疏雨不滑徑。石泉灑雪涼,野樹棲煙暝。香消歇殘經,風微度幽磬。老衲坐蒲團,禪心初入定。
乘興造禪關,清游景堪樂。缽飯施饑禽,函經護馴鶴。嵐光眼底浮,云景手中落。蒼蒼天四維,連峰瘦于削。
倚闌興未盡,坐久心忘歸。樹遠礙云出,鴉回背日飛。地接市喧近,境留塵跡稀。朗吟下山去,松風涼葛衣。
天開兜率境,何殊雨花臺。山鬼受經去,癯龍聽講回。邛竹青活雨,禪龕紫封苔。他年棄俗慮,避世心悠哉。
紫陌年光天上回
東風吹雪放新梅
燕鴻卻背南云去
楚鳥還迎社日來
半綠萍醅浮臘腳
殘紅桃艷弄香腮
山公知有登高興
樽下容誰獻壽杯
造朝敢不戒期程,
鼉鼓明朝又趣行。
好趁雪晴同訪古,
東屯詩老舊知名。
為農每愛寬平地,已向中州住七年。莫道功名當早歲,且看禾黍熟秋天。蕭蕭滿地收霜穗,整整成摞積晚煙。濁酒一壺勞僮仆,素餐深恐愧前賢。
西原秋氣早生涼,禾黍離離被隴黃。穫處風煙輕捲席,積來雁鶩整分行。大田已見多遺穗,客廩應知足剩糧。莫嘆書生親稼穡,躬耕有客臥南陽。
古銅瓶子滿芳枝,
裁剪春風入小詩。
看看海棠如有語,
杏花也到退房時。
長林豐草愛巖居,翠壁丹霄迥自如。敢謂天南高士宅,漫勞花外故人車。
西游靈谷留仙藻,東過名山見禹書。曾向赤城探奇勝,何當乘興訪旌旟。
出門思遠道,
悠悠向京闕。
已望淮陽城,
猶看虞山月。
朝辭漂母祠,
暮向黃河泊。
關山篴一聲,
行人淚雙落。
花枝一束妝臺鏡。曉月紗窗映。柳疏蘿密曲欄東。屧響玉階秋暈小棠紅。
煙沈水榭花紗舊。悄悄牽羅袖。許卿燈背作家書。字密錯看郎綴一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