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權孤云為母歸鄉
不踞千峰萬峰頂,謾勞半座分雙徑。
情知覆水不容收,再向鄮峰提此令。
大器晚成天所托,不怕者些渾爛卻。
俯視群飛已刺天,未反掌間仍撲落。
試從列祖圖中看,古注與誰同一眼。
濁港渡頭無姓兒,睦州城西老擔板。
不踞千峰萬峰頂,謾勞半座分雙徑。
情知覆水不容收,再向鄮峰提此令。
大器晚成天所托,不怕者些渾爛卻。
俯視群飛已刺天,未反掌間仍撲落。
試從列祖圖中看,古注與誰同一眼。
濁港渡頭無姓兒,睦州城西老擔板。
不占據千峰萬峰的絕頂,白白地勞煩在半座處分開兩條小徑。心里明知覆水難收,卻又再次到鄮峰提起此令。大才之人成就較晚是上天的托付,不怕這一切有些混亂。俯視那些群飛刺天的鳥,轉眼間就會墜落。試著從列祖的圖像中去看,古代的注解和誰的見解相同。濁港渡頭沒有姓氏的孩子,睦州城西那個老擔板的人。
踞:占據。
謾勞:徒然勞煩。
覆水不容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鄮峰:地名。
大器晚成: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者些:這些。
刺天:直插天空,形容飛得高。
列祖圖:歷代祖師的畫像。
濁港渡頭、睦州城西:均為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送權孤云為母歸鄉而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一種相對平和或動蕩的狀態,詩人可能有感于權孤云的孝行以及人生的起伏,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權孤云為母歸鄉展開,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表達復雜情感。詩中體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大才之人的肯定,在文學上展現了獨特的禪意和哲理韻味。
世事紛紛付渺茫,且迎雨信看農忙。
鳩聲隔樹宿云濕,牛影落田新水涼。
處處叢祠群卜稼,家家蓐食早炊糧。
及時種得苗青活,便覺秋風飯粒香。
天賜衰年一屋清,住深不接過門聲。
帶泥筍角燒易熟,得雨芥心批又生。
山與云宜時弄色,鳥乘春旺自呼名。
誰能計較方來事,粥料何妨逐日營。
三井西邊十畝坡,與云盤礴傲羲娥。
危時自說升平話,險地今為安樂窩。
魚鼈收溪供草酌,竹松臨戶當花窠。
故園臺榭姑蘇問,萬事從來蟻一柯。
清護祠香立翠寒,誰知活處發霜痕。
生生與善相為脈,節節是仁皆可根。
方信虛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長兒孫。
更須就此封培去,千畝成陰百世門。
忽忽光陰日隙塵,回頭十載兩襟分。
聽經偶枉真人駕,過首猶懷處士墳。
危世清風誰一面,青山啼鳥自相聞。
慇懃寄到新詩卷,奇字終須問子云。
詩卷舞西風,翩然入眼中。
健回追電馬,清落唳霜鴻。
遺我寶吳縞,逢人稱相紅。
但存山上果,誰道剝為窮。
平生四海弟兄之,況是鄉關見白眉。
方醉夢中能獨醒,自離亂后篤相知。
溪山坎坎勞飛旆,風雨瀟瀟苦說詩。
老耳不堪聞別語,青鐙對影復何時。
當年赤手戰南宮,道眼收歸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異日,已教兩度受春風。
登門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卻最豐。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處寄霜叢。
浮世憧憧為底忙,百年光景等風狂。
乾坤自隘胸襟豁,言語無多意思長。
但覺高歌同夜酌,未應別賦寫春傷。
吾儕漸喜無人識,自做無名草木香。
老憊無如汗枕何,起看玉宇瀉銀河。
殘山賸水凄涼甚,明月清風感愴多。
無計閉門遮外事,真成開眼夢南柯。
坐來不覺東方白,又是余生一夜過。
老仙平日煉心丹,荏苒光陰百歲閑。
隨分種花供冷眼,逢人留酒有溫顏。
乾坤只作醒中夢,風月何妨忙處閑。
有約酬春爭起舞,要看北道破先慳。
鐙窗坐無寐,吾亦自憐吾。
活在虎狼窟,老猶風雨途。
世情多短氣,心事一長吁。
幸有秋成好,仍聞夜警呼。
多謝東君巧剸裁,工夫都在禁城西。
松蘿霽藹群峰寺,楊柳輕風十里堤。
酒向畫闌樓上買,詩從翠館壁中題。
都門路迥馬蹄困,奔得歸來醉似泥。
芍藥又將開,那堪夜雨催。
密鋪萱草襯,巧傍牡丹栽。
省砌休思著,揚州曾看來。
芳菲概如許,俯仰亦悠哉。
氣應商聲慘又清,人閑難聽亦難名。
非神非鬼洞庭樂,為鶴為風淝水兵。
老葉自吟高處調,寒蛩相趁閙中鳴。
西風機籟年年事,分付與天心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