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上丁使君
臘前三白數年無,田里歡呼聽我徒。
顧嘆閑身何用矣,瞻言老手盍知乎。
茅柴縱熱慵杯煖,鉛槧雖荒忍硯枯。
袁巷灞橋空廣譬,只宜煎水對茶爐。
臘前三白數年無,田里歡呼聽我徒。
顧嘆閑身何用矣,瞻言老手盍知乎。
茅柴縱熱慵杯煖,鉛槧雖荒忍硯枯。
袁巷灞橋空廣譬,只宜煎水對茶爐。
臘月前下三場雪這種事已經數年沒有了,田間地頭的百姓們歡呼雀躍,聽著我們這些人的聲音。我自顧嘆息自己這閑散之身有什么用呢,想著那些經驗豐富的人應該知道這雪的意義吧。即使有溫熱的薄酒,我也懶得去暖杯暢飲;雖然文墨之事已荒廢,但也不忍心讓硯臺干枯。像袁安困雪、灞橋踏雪這類典故只是空有廣泛的比喻,這雪只適合用來煮水對著茶爐泡茶。
臘前三白:臘月前下三場雪,古人認為這是豐收的預兆。
茅柴:指劣質酒。
鉛槧(qiàn):古代書寫工具,這里代指文墨之事。
袁巷:指袁安困雪的典故,袁安遇雪在家高臥不出。
灞橋:在長安東,古人多于此送別,也有文人在此踏雪尋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當地已經數年沒有出現臘前三白的景象,百姓對這場雪充滿期待和喜悅。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散的狀態,看到百姓的反應,結合自身處境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喜雪展開,通過百姓的歡呼和自身的感慨形成對比,展現出詩人復雜的心境。詩中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語言質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人心態。
管弦車馬競華年,客路看春倍可憐。十載衣冠還舊侶,一時榆柳又新煙。晴郊日暖生芳草,故國花殘怨杜鵑。牢落王孫意無限,莫教長笛倚樓前。
處處控春兼上墳,人歌人哭隔溪聞。誰能不醉生前酒,肯信曾修地下文。世遠玉魚終啟柙,蓬深石馬自眠云。彭觴一笑無分別,且倒青尊對夕曛。
仁如堯舜圣天子,孝似騫參賢使君。
拜章北闕墨尚濕,刻印東州符已分。
從今歡笑對黃發,不復咨嗟看白云。
知公閉閣坐自了,比屋孝弟皆欣欣。
凜然孝子與忠臣,恩義雙全在一身。
來作會稽千里雨,去為東武萬家春。
定將清凈安齊俗,空有謳歌戴越民。
想過故鄉須少駐,曉行方見錦衣新。
紛紛博局迭贏輸,孰是真儒孰盜儒。
履道宅佳多輦石,輞川亭巧恰臨湖。
可無詩喚劉郎和,偶有錢同鄭老沽。
卻笑吳兒拚命者,潮頭如屋靠腰壺。
對孤檠、暗思前事,命途原自多舛。拚將結習消除盡,爭奈亂愁難遣。將骨換。待檢點生平,要入洪爐鍛。華予歲晏。更瀝膽披肝,深恩肯負,把筆正悽哽。
情長來。大好風光無限。乾坤日夕千變。旅行星際期非遠,催換素娥嬌面。宏圖展。信壓倒西風,六億人爭勸。醉紅自暖。記促膝燈前,沈吟今我,磨洗敢辭倦。
天空嘹唳鶴鳴皋,回雁峰前峰更高。
既同江子花生夢,又憶毛生穎脫毫。
片羽影隨編畫幅,斷腸聲到振江濤。
從來怕舞《霓裳曲》,冷落河山灑鳳毛。
長松無數護吟樓,一派濤聲枕上幽。讀罷「黃庭經」一卷,橫琴再鼓「碧天秋」。
雨后空山夜氣清,如銀月色遠峰明。翛然久坐云根上,云里幽泉自在鳴。
藤床竹檻晚涼多,無數嵐光四壁羅。坐愛午晴新夢覺,穿窗時有白云過。
成蹊瘦竹間寒梅,巖畔幽軒晚尚開。別有鐘聲清似水,竟隨歸鶴入林來。
抱膝長吟興不違,山居盡日掩荊扉。焚香默作楞嚴課,幾縷爐煙繞翠微。
盤根老樹倚云煙,斗室濃陰欲暮天。一道寒流穿石出,品茶喜有自來泉。
南渡《儒林傳》,先生第一人。
空山尚祠宇,眾口枉緇磷。
紅鶴有時去,青松終古春。
匡廬初識面,惟覺此間真。
昨夜雨綿綿。寒澀燈煙。薄衾蕭索不成眠。曉起床頭看歷日,換了秋天。
綠葉尚新鮮。猶想爭妍。教他知道也凄然。眼底韶光容易改,樹且堪憐。
牽經引禮人誰聽,
是古非今世共憎。
何似對花傾綠酒,
自歌一曲醉騰騰。
暗香襲處佩環鳴,
美眸善睞未分明。
臨去莞爾還一笑,
忽與余兮兩目成。
一雙俊眼一彎眉,一點靈犀一種癡。
秋水精神冰作骨,玉山溫潤雪侵肌。
金樽綠酒春生頰,紅袖青燈夜誦詩。
最好曲終琴罷后,芙蓉煙里話相思。
披襟談笑動梁塵,
白發原非避世人。
三尺皂囊頻□檢,
萬言書在墨猶新。
晴雪難留短命身,
秋風訣別太酸辛。
要郎記得營齋日,
每到生辰是忌辰。
行不得!黦地衰楊愁折。
霜裂馬聲寒特特,雁飛關月黑。
目斷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顏色。
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
大家在這里,
廓徹無依倚。
有口難分疏,
凍破一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