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郎中嘉言二首 其一
莽莽出北門,迢迢伍牙山。
伍牙何崔嵬,群岑間孤巒。
望之蔚然秀,豈無草與菅。
中有百尺松,可憩不可攀。
六月久不雨,祝融奮其官。
行人渴欲死,班荊此盤旋。
往來得所托,感慨為長嘆。
況爾山上苗,久蔭無棄捐。
莽莽出北門,迢迢伍牙山。
伍牙何崔嵬,群岑間孤巒。
望之蔚然秀,豈無草與菅。
中有百尺松,可憩不可攀。
六月久不雨,祝融奮其官。
行人渴欲死,班荊此盤旋。
往來得所托,感慨為長嘆。
況爾山上苗,久蔭無棄捐。
我匆匆忙忙走出北門,遠遠望見那伍牙山。伍牙山多么高大雄偉,眾多小山峰間孤立著一座山巒。看上去草木茂盛景色秀麗,難道沒有雜草嗎?其中有百尺高的松樹,可以休息卻難以攀登。六月很久沒有下雨,火神肆意逞威。行人渴得要死,在這里鋪開荊條休息徘徊。來來往往的人有了依托之處,我不禁感慨長嘆。何況那些山上的樹苗,長久得到庇蔭不會被拋棄。
莽莽:形容匆忙、倉促。
迢迢:形容距離遠。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岑:小而高的山。
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這里泛指雜草。
祝融:神話中的火神。
班荊:鋪開荊條坐地休息。
棄捐:拋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六月久不雨”推測創作于夏季干旱時節。當時詩人出行,或許社會環境較為普通,但炎熱干旱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詩人在行路中有所感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行路遇松可憩之事,抒發對依托的感慨和對受庇蔭者的欣慰。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地位不突出,但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感受。
渺渺渡頭路,客心難解攜。
半空山遠近,寒日水東西。
漾浦漁罾小,飛沙雁陣低。
霜風起深夜,只是欠猿啼。
為儒師古道,清苦少人知。
心散暫因酒,鬢班多為詩。
著書秋閣靜,曬藥夕陽遲。
何必文明代,垂鉤渭水湄。
要地無深托,飄然又出關。
秋聲動群木,暮色起千山。
岸草隨秋遠,江云入望閑。
何宵發孤詠,月冷洞庭閑。
達士弦性直,佞人膠辭柔。
靳尚一言巧,靈均千古愁。
孤蟾魄長在,寒云恨難收。
空使湘江水,至今無濁流。
歲晏梁園密雪飛,出關猶憶棄??時。
屬鞬正是從軍樂,插羽那憂草檄遲。
陪宴初筵揮玉柄,從游別墅騁金羈。
只應偏啖牛心炙,自此聲名漢殿知。
德水湯湯,發源靈長。
皎鑒澄澈,千年効祥。
積厚流濕,資生阜昌。
朝宗潤下,善利無疆。
關中吟鬢改,多事與心違。
客路逢人少,家書入關稀。
秋聲落晚木,夜魄透寒衣。
幾想林閑社,他年許共歸。
相見又相別,無言感倍興。
諸峰微下雪,一路獨行僧。
午飯煙村磬,宵吟石屋燈。
他方人請住,又得繼南能。
閑身無所滯,獨去背春城。
望越鄉心斷,迎嵩隱思生。
野禪依樹遠,中飯傍泉清。
相府如投刺,分題有竺卿。
讀徧龍宮七佛書,一塵無念得衣珠。
金園講席天花滿,沙界禪心水月孤。
擁衲夜霜凝屋瓦,閉關春雨長庭蕪。
公卿半是空門友,瓶錫因循寄上都。
別業滄波外,秋風歸去心。
玉繩天闕遠,金柝海城深。
素瑟沈幽意,寒螀共苦吟。
鄰漁知有約,乘月夜相尋。
默默疏林下,獨知秋氣濃。
半生猶是客,昨夜更聞蛩。
吟苦人成癖,年衰自長慵。
終期拂衣去,江上有諸峰。
忽起塵外心,跡謝人中境。
云去竹堂空,鷺下秋池靜。
野宿清溪深,月在諸峰頂。
日暮立長江,遙看片帆影。
番禺出守重,漢殿拜恩初。
華省郎官宿,名山太史書。
剖符從瑣闥,持節上軺車。
左顧金龜印,前驅畫隼旟。
由來百粵地,曾督九年儲。
卉服要荒外,棠陰惠愛余。
赍裝天子賜,封部島夷居。
羽檄招溪洞,壺漿慰里閭。
國風今已變,民瘼到應除。
江海思歸否,蓬山有直廬。
郡閑思退隱,嘉致望云秋。
舊客容誰訪,新詩許我留。
棋窗寒日短,琴幌夜燈幽。
青瑣無歸夢,期僧話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