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晝
關中吟鬢改,多事與心違。
客路逢人少,家書入關稀。
秋聲落晚木,夜魄透寒衣。
幾想林閑社,他年許共歸。
關中吟鬢改,多事與心違。
客路逢人少,家書入關稀。
秋聲落晚木,夜魄透寒衣。
幾想林閑社,他年許共歸。
在關中我兩鬢已改,諸多世事總與心意相違。旅途上遇到的人很少,寄回家鄉的書信也很稀少。秋聲在傍晚的樹林中響起,寒夜的月光穿透了我的寒衣。多次想象著林間閑適的結社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同歸隱。
吟鬢改:指因憂愁而兩鬢變白。
多事:指諸多世事。
客路:旅途。
夜魄:指月光。
林閑社:林間閑適的結社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關中羈旅,生活不如意,故而思念林間閑適生活,可能創作于詩人仕途不順、漂泊在外之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羈旅之愁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先生翰墨英,揮灑每被酒。
氣凌蒼柱穹,勢壓坤軸厚。
俊拔今固無,妙絕古未有。
驚鸞忽矯翼,犇馬時驤首。
高步禇薛流,下視鐘王友。
好事隨取之,所至具名酎。
簡疏秦隸奇,譎怪夏篆丑。
幺麼張芝草,嫵媚元和柳。
載觀碑籍存,尚恐金石朽。
未知太極成,有請于公不。
同時廢逐十余人,我是丹書第一名。
方向嶺邊思往咎,忽蒙天上許歸耕。
諸公想亦茅連茹,此日宜皆水濯纓。
覆載恩深力圖報,從今尤在罄精誠。
春游有客忘朝暮,酷似經星好風雨。
豈知仲蔚長蓬蒿,寂寂儒宮裁一畝。
新詩故委黃耳來,舌在驚疑為頻吐。
鴻鈞覓運掃轍蹤,萬物終然歸鼓舞。
去年枯槁欲樵蘇,今已蕃鮮媚農圃。
我家吹律信參天,苗裔非才閴無睹。
族寒官冷自離奇,安能仰贊媧皇補。
廟堂爕理皆少年,佇見囊金罄花塢。
親者如路人,故者如世讐。路人與世讐,反與親故侔。
無日不同處,無事不同謀。自謂腹心托,長久逾千秋。
不知禍有孕,有識所深憂。一旦乘間作,四顧誰依投。
往往舍之去,掉臂不回頭。卻思故與親,大寒索衣裘。
聰明天資高,反已亦易求。及此早覺悟,厥疾猶可瘳。
君不見朱公托身天地中,四方萬貨常憧憧。其間雙璧最奇寶,分明日月生西東。
問公酬價初幾所,一者千金一半此。精神肉好非不同,側視裁差厚薄耳。
公心夙悟誰得窺,但無故槖無留貲。交貧族遠富衣食,高義日與清風馳。
梁人有獄久不決,君臣相顧空嚬眉。公來答問只一語,群疑亟判如蓍龜。
須知成效異霄壌,頗恨儒冠多失之。多失之,胡弗思,他年薄俗待爾移,奈何璧價先自虧。
翰墨傳名教,公深有世風。
斯文今乃喪,吾道亦何窮。
埋玉嗟何及,揮金樂未終。
子孫知心盛,斷獄有陰功。
左轄諸郎朝散君,頃年于此岸綸巾。
誰知還是風炎日,我亦來為堂上人。
菡蓞波澄端自倚,桄榔煙靜幾番新。
靜中閱盡榮枯事,獨愛龍山萬古春。
憶在長安最少年,酒酣到處一欣然。
獵回漢苑秋高夜,飲罷秦臺雪作天。
不擬伊優陪殿下,相隨于??過樓前。
如今白發山城里,宴坐觀空習斷緣。
巖廊未旋歸,故國聊自晦。
塵表澹崧高,胸中妙天對。
豐年隨政還,嘉雪徧境內。
從容陟九層,指顧紛百態。
經綸動初心,枯槁入長嘅。
雖陳北海樽,終念東臯耒。
只應沙路干,依前符帝賚。
巷僻門多掩,雞豚散不收。
后先攜眾士,笑語入汀洲。
太尉廟前面,冠芝亭上頭。
曠然無障礙,誰羨爾公侯。
一封黃??下天關,嶺表湖南釋舊跧。
吏部回頭真可笑,拾遺作伴竟同還。
張公洞里花流水,揚子江邊雪滿山。
更約家居多暇日,相從莫遣鬢毛斑。
過額紛紛競掃眉,此心直與古人期。
三年竝席惟夫子,一笑忘言謝小兒。
江國舊編塵漠漠,帝鄉新路日遲遲。
儒冠道在無通塞,莫問高門知不知。
雪霽高陽里,欣欣春意深。
舊游還入眼,何處復揮金。
塵表誰南北,杯中失古今。
重憐非土木,猶自一沉吟。
朱明初啟節,分卦屬純干。善積名門久,祥開淑質賢。
柔儀應月呂,和氣集薫弦。奕世儒風藹,持家禮法傳。
乘龍來配德,采藻助承先。姑耄勤朝乳,功余繹舊編。
卜鄰嚴子教,截發盛賓筵。萱草欣多豫,鸤鳩詠不偏。
鄉閭師肅穆,坤道信完全。自輟齊眉奉,尤于內典専。
三車窺至喻,一笑悟真筌。榮辱忘區別,優游任眾緣。
居常遵坦路,方寸湛澄淵。浩也端愚陋,身兮數仆顛。
范滂蒙訓敕,夢得念慈憐。放逐清湘外,覉縻蒼桂邊。
遙知今日燕,想見瑞爐煙。弟姪紛為壽,親朋儼造前。
焚香控南斗,極目望東阡。鸞鶴翔仙嶺,龜魚動樂川。
安康符郡號,昌熾賦詩篇。計已聞消息,惟新獲洗湔。
賜環叨霈澤,衣彩即歸田。省定深如志,生成實荷天。
豈徒寛慮耳,必是倍歡然。雖阻隨行拜,猶勝避瘴眠。
鵬摶九萬里,椿大八千年。就養逾曾晳,承顏繼閔騫。
尚存誠意在,終冀夙心圓。永結老人好,星光盈紫躔。
我家溱洧間,春水色如酒。
嵩少在吾旁,日夕意亦厚。
田園雖不廣,幽興隨事有。
藥畦灌陳根,芋區采駢首。
春郊餉耕徒,秋社接酒友。
飽誦傳家書,促釀供客酎。
益知簡易真,未媿疏拙丑。
邇來居東都,物色不見柳。
造次遇摧折,荏苒及衰朽。
欲歸便可爾,未知公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