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知宗挽詩三首 其二
三桂先猷遠,公來應瑞芝。
子能傳世業,令欲徧孫枝。
笏盛床應滿,端闿橐已持。
掛冠猶進秩,天意卜深知。
三桂先猷遠,公來應瑞芝。
子能傳世業,令欲徧孫枝。
笏盛床應滿,端闿橐已持。
掛冠猶進秩,天意卜深知。
先輩功績影響深遠,您前來應和祥瑞之兆。兒子能傳承家族事業,善政美名傳遍子孫后代。家中笏板多得能堆滿床,您已秉持正直為官。退休后還晉升官階,上天的旨意想必深有深意。
三桂:可能指先輩的功績或榮耀。先猷:先輩的謀劃、功績。
瑞芝:祥瑞的靈芝,象征吉祥。
令:善政、美名。孫枝:子孫后代。
笏:古代大臣上朝手持的板子。
端闿:正直。橐:袋子,這里可能象征為官的清廉等。
掛冠:指辭官。進秩:晉升官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趙知宗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和對其家族的贊譽而作。當時可能社會注重家族傳承和為官品德,趙知宗家族在當地有一定地位和聲譽。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知宗及其家族。突出特點是通過描述家族榮耀和為官事跡展現其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對家族和為官者的價值評判。
生逢艱苦念無前,扈圣猶悲易水壖。
知效一官常自愧,死須五鼎遂身先。
頗收姓字朝廷上,寧復功名日月邊。
軍旅固非平日事,愿將余力從櫜鞬。
愛酒希元亮,敲門重子猷。
孤松將秀嶺,萬竹已搖秋。
懶去手搔發,興來書映眸。
此生當皎皎,毋作夢中游。
珊瑚明月墮微茫,春入燈花暖夜缸。
但閱玙璠來棐幾,頗慚心跡倦蕓窗。
云間舊是賢者隠,江夏久無清譽雙。
拭目須君上霄漢,且將韻語伴澄江。
閑客何如樂圣時,欣聞威鳳再鳴岐。
且將詩筆耕堯壤,寧記書囊集漢帷。
日錯碎金歸野菊,風欺危綠戰棠梨。
殷勤云將豐年問,無奈鴻蒙謝不知。
漢室文章遠業成,斗南英氣為時生。
新兼帶插嚴天仗,夙展韜鈐衛帝營。
四塞羌戎知號令,五軍貔虎畏威名。
中興方倚軍容振,功業行看袞繡榮。
老去求閑計已疎,若尋多事即荊舒。
孤高簡澹為三益,淳白清涼共一虛。
有意煙云供眼界,無心鳥雀下庭除。
茲亭未足為依泊,自是山中有舊廬。
老我驅馳未得歸,山中空掛薜蘿衣。
三臺勝地松連菊,五畝幽居竹映扉。
黃卷青燈真我事,鱸魚白酒亦天機。
騷人往往秋多感,莫向登臨嘆落暉。
杪冬慶閥綺云浮,挺育文英氣奪秋。
烏府暫煩安遠俗,龍驤方倚破奸謀。
三吳遂奠時巡馭,四海咸瞻入告猷。
何止陰功鐘五福,巖廊已識濟川舟。
北客南來十五春,今年春雪妙洪鈞。
梅花著子無堪比,柳絮藏條未有因。
何限萌芽煩蹙縮,幾多峰嶺倦顰伸。
紅桃颒面還添粉,翠竹垂頭詎辱身。
爭似松枝擎蒨絢,恰如桂魄浄埃塵。
無人敢琢非牢玉,有客曾歌是爛銀。
一夜東風吹地匝,四簷甘雨落階勻。
天公變化誰能測,坐看郊原景物新。
乍霽初離房與敖,又看云氣壓神臯。
昆岡屢得因心友,東郭真慚舉趾高。
最愛謝兒方柳絮,可憐漢使囓氈毛。
水晶鹽是何人得,拜賜曾同御縹醪。
昔時意氣控云霄,老矣方能造治朝。
一日暫違文石陛,十年空采越山樵。
歌傳楚些聊供醉,鬢點吳霜未肯銷。
三嘆公詩話京洛,起予鄉思欲扶搖。
文經武緯致尊榮,功德崇高不可名。
草檄預聞全國勢,按圖行見復都城。
袞衣三總郊丘禮,黛耜初親帝藉耕。
過眼蓬萊幾清淺,凝神治道自長生。
清潤豐姿玉不瑕,篇章典重見詞華。
韜鈐小試諸侯幕,事業共稱丞相家。
蓬閣晝長宜笑詠,山陰春早已鶑花。
鳳池自是風流在,行見金門帽帶斜。
移得仙丹手自封,護花云結秀陰濃。
未嫌芍藥爭時發,卻有酴醿作酒供。
喜見典型開朶,寧須緋紫計重重。
定知禾黍勝桃李,何似犁牛問老農。
帝出乘時葉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
奉親圣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修門。
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