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尚書母太淑人 其一
少壯聞忠教,生平閱險夷。
篆煙長寂寞,騶從任驅馳。
塵俗渾無染,湖山每自怡。
儒冠慚佛學,列婦勝男兒。
少壯聞忠教,生平閱險夷。
篆煙長寂寞,騶從任驅馳。
塵俗渾無染,湖山每自怡。
儒冠慚佛學,列婦勝男兒。
年少時聽聞忠誠的教誨,一生歷經艱險與平安。篆香長久地在寂靜中燃燒,侍從任其奔走忙碌。她絲毫不沾染塵世的俗氣,常能在湖光山色中自得其樂。我戴著儒冠卻自愧不如她對佛理的領悟,這位列女的品行勝過許多男兒。
忠教:忠誠的教誨。
險夷:艱難險阻與平安順利。
篆煙:盤香的煙縷。
騶從:古時達官貴人出行時的騎馬侍從。
渾無染:完全沒有沾染。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借指儒生。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在李尚書母親太淑人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太淑人的悼念和敬意而作。當時社會注重品德和禮教,太淑人可能以其忠誠的教誨和高尚的品德受到眾人尊敬。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淑人的高尚品德。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意象和對比手法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對品德高尚女性的贊美之情。
臨軒啟扇似云收,
率土朝天劇水流。
瑞色含春當正殿,
香煙捧日在高樓。
三朝氣蚤迎恩澤,
萬歲聲長繞冕旒。
請問漢家功第一,
麒麟閣上識酂侯。
月滿自高丘,江通無狹流。
軒窗開到曉,風物坐含秋。
鵲警銀河斷,蛩悲翠幕幽。
清光望不極,耿耿下西樓。
睿德符玄化,芳情翊太和。
日輪皇鑒遠,天仗圣朝多。
曙色含金牓,晴光轉玉珂。
中宮陳廣樂,元老進賡歌。
蓮葉看龜上,桐花識鳳過。
小臣空擊壤,滄海是恩波。
日上蒼龍闕,香含紫禁林。
晴光五云疊,春色九重深。
賞葉元和德,文垂雅頌音。
景云隨御輦,顥氣在宸襟。
永保無疆壽,長懷不戰心。
圣朝多慶賜,瓊樹粉墻陰。
出佐青油幕,來吟白雪篇。
須為九臯鶴,莫上五湖船。
故態君應在,新詩我亦便。
元侯看再入,好被暫流連。
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
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問我我不應,饋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讀詩盡數編。
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凄酸。
愿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丈夫屬有念,事業無窮年。
常時柏梁宴,
今日谷林歸。
玉斝恩波徧,
靈辒煙雨霏。
喬山森羽騎,
渭水擁旌旗。
仙馭何由見,
耘田鳥自飛。
合巹交歡二十年,
今朝比翼共朝天。
風傳漏刻香車度,
日照旌旗彩仗鮮。
顧我華簪鳴玉珮,
看君盛服耀金鈿。
相期偕老宜家處,
鶴發魚軒更可憐。
我恨不如江頭人,長網橫江遮紫鱗。
獨宿荒陂射鳧雁,賣納租賦官不嗔。
歸來歡笑對妻子,衣食自給寧羞貧。
今者無端讀書史,智慧祗足勞精神。
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霜白趨埃塵。
干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
數桮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百年未滿不得死,且可勤買拋青春。
丹穴五色羽,
其名為鳳皇。
昔周有盛德,
此鳥鳴高岡。
和聲隨祥風,
窅窕相飄揚。
聞者亦何事,
但知時俗康。
自從公旦死,
千載閟其光。
吾君亦勤理,
遲爾一來翔。
桂華臨洛浦,
如挹李膺仙。
茲夕披云望,
還吟擲地篇。
鳳池分直夜,
牛渚泛舟年。
會是風流賞,
惟君內史賢。
化洽生成遂,
功宣動植知。
瑞凝三秀草,
春入萬年枝。
鳳掖嘉言進,
鴛行喜氣隨。
仗臨丹地近,
衣對碧山垂。
渥澤方柔遠,
聰明本聽卑。
愿同東觀士,
長對漢威儀。
霜風侵梧桐,眾葉著樹干。
空堦一片下,琤若摧瑯玕。
謂是夜氣滅,望舒??其團。
青冥無依倚,飛轍危難安。
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
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復不計遠,為君駐塵鞍。
十葉開昌運,三辰麗德音。
薦功期瘞玉,昭儉每捐金。
解澤皇風徧,虞泉白日沈。
仍聞起居注,焚奏感人心。
孝理本憂勤,
玄功在嗇神。
睿圖傳上嗣,
壽酒比家人。
仙馭三清遠,
行宮萬象新。
小臣司吉從,
還扈屬車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