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 其一
后稷播百谷,粒茲阻饑人。
新苗化為舊,舊種還為新。
萬代一粒傳,何嘗失其真。
君看田中秋,穗穗上古春。
太極生天地,同是有吾身。
吾身千世前,親見羲與神。
不失赤子心,是即無懷民。
云胡逐頹運,澆浮散其貞。
良苗不自殖,甘與荑稗倫。
勉哉耕我田,歲晚收陳陳。
后稷播百谷,粒茲阻饑人。
新苗化為舊,舊種還為新。
萬代一粒傳,何嘗失其真。
君看田中秋,穗穗上古春。
太極生天地,同是有吾身。
吾身千世前,親見羲與神。
不失赤子心,是即無懷民。
云胡逐頹運,澆浮散其貞。
良苗不自殖,甘與荑稗倫。
勉哉耕我田,歲晚收陳陳。
后稷播種各種谷物,讓人們免受饑餓。新苗變老,舊種又生新苗。萬代都由一粒種子傳承,從未失去其本真。你看秋天田野里的稻穗,就如同上古春天播下的種子生長而來。太極生出天地,也有了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在千世之前,曾親眼見過伏羲和神農。不失去赤子之心,就是無懷氏時代的淳樸百姓。為何要追逐衰敗的世風,讓淳樸的本性消散。優良的禾苗不能自己生長,卻甘愿與荑稗之類的雜草為伍。努力耕種我的田地,年末收獲那層層的糧食。
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做農官,教民耕種。
粒:這里作動詞,有養育的意思。阻饑:遭受饑餓。
真:本真。
太極:古代哲學概念,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狀態。
羲與神:伏羲和神農,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被視為華夏文明的始祖。
赤子心:嬰兒般純潔善良的心。
無懷民:無懷氏時代的百姓,無懷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那時民風淳樸。
云胡:為何。頹運:衰敗的世風。
澆浮:指社會風氣浮薄。貞:指人的淳樸本性。
荑稗:雜草。
陳陳:層層堆積的糧食。
此詩創作背景應與當時社會風氣有關。社會可能處于一種道德滑坡、風氣浮薄的狀態,詩人目睹這種現象,借古諷今,表達對淳樸社會和美好品質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自我的決心。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堅守本真,莫隨波逐流。它以農業生產為切入點,聯想豐富,從自然現象到人類文明,從歷史到現實,層層遞進。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對美好品質的執著追求。
石橋橋上春花開,石橋橋下春水來。花開與子同酌酒,水流東去難回首。相看依依心耿耿,人生蹤跡如萍梗。仰天長笑浩浩歌,驪駒驪駒柰若何。憑君且折橋頭柳,長短別情不須究。
渭水西風草樹涼,郎官瘦馬立斜陽。斗雞下社心空在,逐鹿中原恨獨長。黃土一抔增感慨,青山幾度閱興亡。又聞杕杜歌新調,迎勞元戎□□岡。
年來避世縮如龜,凈掃茅茨閉竹籬。系日無繩那得住,待天倚杵是何時。隨斟冷暖開懷酒,懶算輸贏信手棋。千古英雄一抔土,不如歡笑有便宜。
蕭齋愁興倩誰寬,籠鶴昂霄顧羽翰。自昔詩深知武諤,肯辭雨濕過蘇端。心期落落空軒豁,世事悠悠拙控摶。正枕誦君悲壯語,夢隨飛將躡鞮汗。
南州高士湖上亭,古木籠篵枝崢嶸。孤標直與元氣合,千載尚見斯人清。云來扶桑蕩曉色,雨入彭蠡回秋聲。生芻一束不可致,擊節浩歌勞我情。
連云絕壁山無路,濺石潺湲水有花。試問昔時畬粟麥,何如今日種桑麻。
三年凍雪灑南陬,炎海生寒瘴癘收。有貌只宜湯餅試,無情羞與畫圖謀。不資耕穫菑畬術,便可皇王帝伯游。我欲山中問獵客,麛裘狐腋價誰優。
一片青石棱,方長六大字。何人妄刻畫,減卻飛揚勢。泉久污泥多,葉老鎗旗墜。縱有陸龜蒙,亦無茶可試。
亦是水之魂,亦是風之影。日日依門跂望誰?惆悵難相問。亦識水秋寒,亦識風秋冷。亦識南鴻日日飛,孤唳難為聽。落盡暮蟬聲,飛盡孤鴻影。只有阿儂淡漠垂,誰更來撩問?試撫玉人懷,未覺秋風冷。幸有風鈴替語愁,自倚旁邊聽。
老經喪亂親知少,苦語從誰出肺肝。大地形容紛落木,殘年歲月度驚灘。當時廢雅何人惜,此夕論詩得子難。把手鄉園堪一慰,秋風江水正吹瀾。
城外清江城上樓,滿城明月似深秋。忽思昌子雖癡小,也念阿爺尚遠游。
澗頭綠水流花凈,谷口青林送雨涼。銀鶴舞空秋澹澹,玉笙吹月夜茫茫。
清宵展卷聽君歌,鐵板紅牙笑入魔。塵世蒼茫非獨立,左邀太白右東坡。
出山兩足涴塵土,幾夜夢聽山中泉。行到向來結茆處,瘦藤枯樹仍風煙。
人言我老是頑仙,坐隱紋枰不計年。何用山廛分小大,直將壺嶠比方圓。爭雄未羨七擒略,見事常輸一著先。好覓周郎云水外,紅渠千頃藕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