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賑貸旬日而復反自州門至老竹自老竹至鵞口復回老竹由干溪上入浦口泛舟以歸得詩十首 其六
干溪溪側彈子洞,薄暮過之聊且休。
志欲山林成獨往,媿無名姓繼三游。
奇奇怪怪乏畫手,鑿鑿磷磷宜枕流。
巖岫水泉真兩得,未容石井獨吾州。
干溪溪側彈子洞,薄暮過之聊且休。
志欲山林成獨往,媿無名姓繼三游。
奇奇怪怪乏畫手,鑿鑿磷磷宜枕流。
巖岫水泉真兩得,未容石井獨吾州。
在干溪的溪側有個彈子洞,傍晚路過這里暫且停留。我一心想在山林中獨自游賞,慚愧沒有像古人那樣留下姓名繼續‘三游’的佳話。這里景色奇奇怪怪,可惜沒有擅長畫畫的人來描繪;巖石錯落不平,正適合枕著溪流休憩。這里既有山巒又有泉水,兩者兼得,不能讓石井獨占我們這一州的美景。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行賑貸:外出進行救濟、借貸等事務。
薄暮:傍晚。聊且休:暫且休息。
獨往:獨自前往,有隱居、獨自游賞之意。
媿:同‘愧’。三游:可能指歷史上有名的三人同游的典故。
鑿鑿磷磷:形容巖石錯落不平的樣子。枕流:用‘枕流漱石’的典故,指隱居山林。
巖岫:山巒。
石井:可能是當地一處有名的景點。
詩人在三月十七日帶著檄文外出進行賑貸事務,十日后返回。在途中經過干溪彈子洞,被這里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在忙碌的事務中渴望能有更多時間親近自然、隱居山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林景色的喜愛和向往隱居生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獨特感悟。
倦飛垂翼奈勞何,
喜向南枝得舊窠。
三治故鄉前世少,
一思遺履上恩多。
病魂醒處安閑枕,
酒量衰來怯巨螺。
復聽雅音清聵耳,
愛居誰辨九韶和。
湖南楊叔武,
消息有人傳。
連歲征蠻徼,
經秋臥瘴煙。
為時天未喪,
勿藥病還痊。
云水溶溶去,
憑詩寄此篇。
子房身乞辭大用,
赤松伴游世所重。
高遠誰親弋外鴻,
尊榮肯羨池中鳳。
至今仙跡存金華,
我來一日登三洞。
回顧卻笑長安人,
辛苦登天憑鶴控。
天平高絕是家山,
雨治安陽欲到難。
此日名郎真好事,
直攜嘉客遠同觀。
峰擎寺腳重霄近,
雹起潭心六月寒。
遙想醉吟昆閬里,
亂飛珠玉出毫端。
維揚嘉種發清和,灼灼吾園盛孰過。
紅玉鬭成樓突兀,白云爭簇髻巍峩。
仙容世必推茅嶺,醉艷人誰敵苧蘿。
不是栽培功未至,年年何苦轉枝多。
東西岡遠截空橫,岡下村村聚落成。
柳線略無經雨色,麥針微向近河生。
龍鐘父老知迎拜,磽確田疇尚力耕。
自古班春須恤患,我觀民病若為平。
注想尊元老,
云亡嘆哲人。
恤章隆上袞,
哀挽出中宸。
史入經綸跡,
文藏造化神。
茄簫陽翟路,
行者亦霑巾。
緩帶憑軒喜放泉
映花穿柳逗潺湲
誰言勝境須昆閬
自有清音過管弦
赴海任遙終澤潤
灌園思足尚留連
衰翁日寄南窗傲
枕上時醒白晝眠
親塋來展祀,郊野未霜嚴。
古道日低削,高山時仰瞻。
寒花雖在目,短谷不加鐮。
多少幽閑趣,吾方事退潛。
重到觀魚面北軒,正當游泳晚涼天。
未歸陶令慚何甚,目識莊生樂亦然。
幾認琴聲泉漱玉,數驚鉤影月沉弦。
徐撐畫舫樽前看,必信吾曹是水仙。
十里溪源注北塘,
貯成寬碧澹泱泱。
新蒲弱荇參差綠,
去鶩來鳧斷續行。
一纜輕波搖鹢舸,
滿罾斜日曬魚梁。
使君思拙無清夢,
高柳陰成草自長。
菊有黃花氣候移
重陽香萼已干枝
金鈴后坼孤芳在
玉液輕浮一醉宜
煙渚去來鴻自適
霜叢飛遶蝶何知
風前客帽從吹落
且伴山翁倒接?
裝懷成倥傯,從事愧風流。
且榷征門利,甘同倚市羞。
搖心隨使旆,極目望仙舟。
青玉靈壇遠,終朝接上游。
當年嘗欲志榮歸,
因建虛堂面北池。
樽俎落成方自我,
園林為主已輸誰。
重來故里前恩在,
難報深仁舊老知。
須俟安車時訪此,
踐言人始信吾詩。
此日天無色,
輴車下禁宸。
悲風隨去仗,
哀淚裛行塵。
一閉皇堂夜,
長閑御寢春。
守陵來有幾,
蕭索慶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