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北第同賞芍藥
維揚嘉種發清和,灼灼吾園盛孰過。
紅玉鬭成樓突兀,白云爭簇髻巍峩。
仙容世必推茅嶺,醉艷人誰敵苧蘿。
不是栽培功未至,年年何苦轉枝多。
維揚嘉種發清和,灼灼吾園盛孰過。
紅玉鬭成樓突兀,白云爭簇髻巍峩。
仙容世必推茅嶺,醉艷人誰敵苧蘿。
不是栽培功未至,年年何苦轉枝多。
揚州的優良芍藥品種在清和時節綻放,我園中的花如此鮮艷繁盛,誰能比得過?紅色的芍藥如紅玉堆砌成突兀的高樓,白色的芍藥似白云簇擁成高峨的發髻。這仙子般的姿容世人必推許茅山之景,這醉人的艷麗有誰能敵西施的容貌?并非栽培功夫不夠,為何年年花謝后枝蔓反而增多?
維揚:揚州的別稱。
清和:指農歷四月,氣候溫和,萬物生長的時節。
灼灼:形容花盛開鮮艷的樣子。
紅玉、白云:分別代指紅色、白色的芍藥花。
茅嶺:即茅山,傳說中仙家居住之地,此處形容芍藥如仙姿。
苧蘿:山名,傳說為西施故鄉,代指絕色美人,此處喻芍藥艷麗。
轉枝多:指花謝后枝蔓增多。
此詩為作者于乙卯年在‘北第’與友人共賞芍藥時所作。時值清和時節,園中芍藥盛開,作者因景生情,借詠花抒發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及對栽培不易的感慨。具體創作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進一步考證,然可推知為賞芍藥時即興之作。
全詩以芍藥為核心,從花色、花形、花姿多角度刻畫其艷麗之態,兼用典故與比喻提升意境,既展現芍藥的獨特魅力,又隱含對自然與人力的思考,語言清新明快,是一首典型的詠物抒情小詩。
滄波不可望,望極與天平。往往孤山映,處處春云生。差池遠雁沒,颯沓群鳧驚。囂塵及簿領,棄舍出重城。臨川徒可羨,結網庶時營。
兩岸陰晴異,山容互有無。牛羊數村暝,燈火一人孤。夜織多蕉布,秋收少荔奴。女郎祠畔宿,魂夢恨棲烏。
初維鄂渚楫,又上岳陽舟。行住皆無系,身輕波上漚。寺連龍井近,山壓洞庭流。回望王城里,還來持缽游。
萬丈孤危在目前,亭亭不與眾山緣。但看八面無行地,想見中峰直到天。遠近云巒供怪石,淺深沙磧繞晴川。寶華王座當空倚,路滑還他長老禪。
帶病離家喜即醫,素琴敢謂識音稀。年光流入催華發,柳色乘春上客衣。忙里風塵閑乃覺,夢中鄉曲醒還非。登臺欲效書云物,旭日朝騰五色輝。
即擬西園作瀼西,何妨錦障數沖泥。八旬雨雪愁車馬,獻歲風花負品題。幸有早梅迎客笑,況多好鳥傍林啼。從知樂事緣高侶,底用接?倒著迷。
白公堤上月徘徊,海涌峰前眾樂催。不盡游人誰復識,吹簫或有市中來。
簫鼓中川急,輪蹄夾岸頻。靜觀來往客,多是為名人。
夏畦活活翠芊綿,起視微云尚黯然。底事化工渾不費,笑余何敢更貪天。
日暖奈何春,村外橫山亦惰。阡陌往來都識,有親朋幾個。白鷗不起占池塘,打水兒童裸。正是肌膚如乳,惹柳絲纏裹。
箱牛回馭錦機閒,天上悲歡亦夢間。月夜并肩人不見,蕭蕭風葉滿驪山。
帝梧春早二鸞飛,羈羽孤翻得樹遲。今日并巢阿閣畔,依然同識舊棲枝。諷書小史非新至,比舍名郎半昔游。君算青云多少地,三年來作北平侯。
云來云去不干山,花落花開春又還。世事總歸明眼里,皇王帝伯恁催班。
山中秋色半陰晴,上相肩輿許并行。別有歲年悲短發,老無文墨愧諸生。細談舊事兼新事,遙聽松聲共水聲。珍重桑榆最名勝,龍光咫尺是神京。
萬里關山無盡期,年光春色使人悲。柳花只似悠揚夢,日逐東風少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