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前都水王荀龍郎中將率二三知舊游天平山寺
天平高絕是家山,
雨治安陽欲到難。
此日名郎真好事,
直攜嘉客遠同觀。
峰擎寺腳重霄近,
雹起潭心六月寒。
遙想醉吟昆閬里,
亂飛珠玉出毫端。
天平高絕是家山,
雨治安陽欲到難。
此日名郎真好事,
直攜嘉客遠同觀。
峰擎寺腳重霄近,
雹起潭心六月寒。
遙想醉吟昆閬里,
亂飛珠玉出毫端。
天平山高聳峻絕是我的故鄉之山,雨水調順的安陽想要到達卻困難。今日這位有名的郎官真是熱衷雅事,徑直帶著好友遠來一同游覽觀覽。山峰托著寺底離九重云霄如此接近,潭心如冰雹翻涌六月也覺陣陣寒涼。遙想他們在昆侖閬苑般勝境中醉吟,筆下如珠玉飛濺文采斐然妙語連篇。
都水:指都水監,宋代掌水利的官署。
家山:故鄉之山,此處指天平山。
雨治:雨水調順,或指雨景中的山水。
名郎:指名望高的郎官,此處指王荀龍。
昆閬(làng):昆侖與閬苑,傳說中仙人居所,喻指天平山寺的清幽勝境。
珠玉:比喻精妙的詩文。
此詩為詩人聽聞前都水監官員王荀龍郎官攜舊友同游蘇州天平山寺后所作。天平山為詩人故鄉名山,詩中既含對故山的親切,亦通過想象友人雅游,展現宋代士大夫寄情山水、以文會友的風尚。
全詩以‘聞游’為線索,先點天平山之‘家山’情結,再贊友人雅興,繼而想象山寺奇景與醉吟盛況,卒章以‘珠玉’突顯文才。結構清晰,景情交融,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記游寄興之作。
瞿曇未解這一著,雪嶺六年空卜度。
不知眼病見空花,認作明星一何錯。
自累猶可,更累兒孫。
珊瑚枕上兩行淚,半是思君半恨君。
云起松洋路,吾廬蹴水開。
故人嫌俗縛,雙騎出城來。
春晝散微雨,隣家多早梅。
彈琴征古調,何處可登臺。
長夜幾年別,傷哉千古心。
自因緣較淺,不是老相侵。
熊夢如先兆,鸞膠豈續琴。
曉窗秋葉響,不覺淚盈襟。
柳暗春歸近,窗明夕照回。
悠悠度長日,稍稍遠飛埃。
山霧晴仍濕,園花落更開。
經旬欲斷酒,門巷只蒼苔。
福地由來此最幽,翠微深鎖碧山頭。
參差梵閣云常護,隠現神燈夜不收。
面壁幾人曾入定,摩崖有客記同游。
從今悟道支提處,知是名高十二樓。
一月復一月,此月又過五。
兩輪日月何奔忙,百年彈指如虛度。
物不遷,還知否。不是佛,亦非祖。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合是冰壺寘露寒,果然筆札對金鑾。
雖云經世談何易,謾道憂時事轉難。
正氣必能回壞證,中流當與障狂瀾。
熟知議論平如砥,且把清規作樣看。
帝里風光好,隨緣適宦情。
卻居城郭外,不雜市廛聲。
水國霜天冷,梅庭夜月清。
正慚無雅韻,敢說到詩名。
人間月半,天上月圓。
幸自一天明朗,何須萬斛金蓮。
諸人睡眼豁開見得分曉,不起于座即超于然燈之前。
其或未然,燈節元來是上元。
去年君上西湖船,白纻如雪春風前。今年君上天街馬,柳汁澆袍生色畫。
人生窮達那得知,宰相正用時來為。愛君負大積者厚,萬里轉軸辭門畿。
蹇予食籍閩州飯,書桉塵深鬢絲短。西風一夜入山城,南雁無情秋夢遠。
宏齋老師魯靈光,乞身不許猶周行。老臣政爾仗經濟,世道亦復關行藏。
零陵千官閑言語,重見箋詩出烏府。瀼西白石渡頭船,且喚漫郎聽夜雨。
一官局束為人鞿,宇宙風物皆危機。短章醉墨江南路,卻愛當年未第時。
吳山表里水為池,百有余年壯帝畿。
天目舊將雙鳳下,海門新拱六龍飛。
胥濤白雪生秋思,太乙紅云駐夕暉。
江上沙鷗湖上舫,柳絲風里兩依依。
夜月離于畢,篙師可奈何。
帆穿風減半,江闊雨添多。
側岸無牽路,中流有旋渦。
平生柂樓底,得在柳梢過。
劫火不能焚,空中轉法輪。
風霜鴟殿古,金碧貝函塵。
物本由成數,人言不壞身。
卻憐無問者,遺跡竟成陳。
吾心似秋月,秋月似吾心。
雙照纖塵浄,俱清萬籟沉。
十分明又白,一樣古猶今。
不是寒山子,何人解此吟。
驚見門前柳又陰,江湖何日可山林。
未能成事空豪氣,恐易傷時休苦吟。
魚信不來流水遠,鴈聲低去暮云深。
而今甚覺春游懶,靜看中庸養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