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葉懷寧陳參軍章簿公
潛山皖山煙雨昏,山城索莫少所親。
令君邀我入山去,復道山流方四奔。
側聞剝啄來叩門,疑匪索我云見存。
已焉一見即傾倒,乃與諸劉相弟昆。
因君又來驚坐陳,吾嘗同寮義世敦。
不惟邂逅索詩卷,更復追隨攜酒尊。
潛山皖山煙雨昏,山城索莫少所親。
令君邀我入山去,復道山流方四奔。
側聞剝啄來叩門,疑匪索我云見存。
已焉一見即傾倒,乃與諸劉相弟昆。
因君又來驚坐陳,吾嘗同寮義世敦。
不惟邂逅索詩卷,更復追隨攜酒尊。
潛山和皖山在煙雨籠罩中一片昏暗,山城里冷冷清清沒什么親近的人。縣令邀請我進山去,又說山間溪流正四處奔涌。隱約聽到敲門聲傳來,懷疑不是來索要我東西而是來看望我。見面后立刻就很投緣,和幾位劉姓友人如同兄弟一般。因為你又結識了令人驚嘆的陳參軍,我和他曾是同僚,情誼世代深厚。不僅偶然相逢就索要我的詩卷,還一起相伴拿著酒樽游玩。
索莫:冷落、孤寂。
令君:指縣令。
剝啄:象聲詞,敲門聲。
見存:問候。
傾倒:指一見如故,非常投合。
弟昆:即兄弟。
同寮:同僚。
邂逅:偶然相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身處山城,環境冷清,可能是在任職期間。縣令邀請其進山,從而結識友人,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的相逢相聚,展現了友情的珍貴。其特點是敘事清晰,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中丞為國拔英(《全唐詩》作“賢”)才,
寒畯(《全唐詩》作“俊”)欣逢藻鑒開。
九朶蓮花秋浦隔,
兩枝丹桂一時開。
無思無念是真空,妙德法身自見中。
應機接物契真智,十方世界總流通。
通達無我無人法,人法不見有行蹤。
神識自然無罣礙,廓周沙界等虛空。
不假坐禪持戒律,超然解脫豈勞功。
(按:《全唐詩》卷八一○收末四句為一首,未完。)
如來大慈悲,廣演波羅蜜。
了知三界苦,殷勤勸君出。
得之不肯修,寔是頑皮物。
他是已成佛,汝是當成佛。
當成自不成,是誰之過失?
已后累劫苦,莫尤過去佛。
行盡平沙入漢川,手搖金錫意朝天。
如今政是無為代,堯舜聰明莫比肩。
(同前。原署:“右街千福寺內道場表白兼應制賜紫大德宗茝。”)
山底采薇云不厭,
洞中栽樹鶴先知。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罇中酒,容調膝上琴。
幾日江頭醉不醒,
滿天風雪臥滄溟。
定知酒伴無尋處,
門外松濤坐獨聽。
日入酉,除卻荒涼更何守。
云水高流定委無,歷寺沙彌鎮常有。
出格言,不到口,枉續牟尼子孫后。
一條拄杖麤楋蔾,不但登山兼打狗。
慈悲說斯法,現疾為眾生。
純陀獻后供,妙德亦同行。
名相有差別,法身同一形。
化身千萬億,方便立空名。
不須執有法,圓通最大精。
覺他欲打你,著腳即須抽。
已后再相見,他羞我不羞。
忍辱第一道,歷劫無冤讎。
此是無生縣,不屬湼槃洲。
岐山威鳳不復鳴,華亭別鶴中夜驚。
畏簡書兮拘印綬,思臨慟兮志莫就。
生芻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歆此來。(見《劉賓客外集》卷十)
識樂眾生樂,緣繩枉(《宗鏡錄》卷四十作“妄”)走作。
智樂菩薩樂,無繩亦無縛。
若有發心者,直須學無作。
莫道怕落空,得空亦不惡。
見鑛不別(《宗鏡錄》作“識”)金,入鑛(《宗鏡錄》作“爐”)方知錯。
一皮較一皮,孫子不如兒。
坐禪勝讀經,讀經勝有為。
尋文不識理,棄母養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體。
色身是文字,法入無為理。
文字有生滅,無相宛然爾。
白鶴山邊秋復春,文君宅畔少風塵。
欲驅五馬尋真隱,誰是當年入竹人?
(見永樂《樂清志》卷二、同治丙寅年刊齊召南纂《溫州府志》卷四)
(按:《全唐詩》卷四七九收本詩有缺誤,今重錄之。)
未嫁謂如弄玉,嫁了卻似淡容。
小姑眠后飡飯,鵶舅鳴時起舂。
對鏡休梳墮馬,照井暫掠盤龍。
那以在家無事,濃粧閑趁游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