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宴
秋影涵江暇日長,銀袍濟濟宴公堂。
九華佳氣眉間色,千佛高名馬上郎。
賸數連珠夸瑞應,會看僊桂滿枝芳。
春風得意歸來好,衣錦聯鑣入故鄉。
秋影涵江暇日長,銀袍濟濟宴公堂。
九華佳氣眉間色,千佛高名馬上郎。
賸數連珠夸瑞應,會看僊桂滿枝芳。
春風得意歸來好,衣錦聯鑣入故鄉。
秋日的影子倒映在江上,閑暇時光悠長,一群穿著銀袍的學子整齊地在公堂參加宴會。九華山的祥瑞之氣映在他們眉間,他們是擁有千佛般高名的新科進士。不斷用連珠妙語夸贊這祥瑞之兆,定能看到他們如仙桂般滿枝芬芳。他們春風得意地歸來,穿著華麗的衣服并馬進入故鄉。
秋影涵江:秋日的影子倒映在江上。
銀袍:指參加鹿鳴宴的學子,宋代新科進士常穿白袍。
濟濟:整齊眾多的樣子。
九華:山名,這里可能象征祥瑞。
馬上郎:指新科進士。
賸數:多次,不斷。
連珠:比喻美妙的言辭。
僊桂:指科舉高中,因傳說月中有桂樹。
聯鑣:并馬而行。
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舉行的宴會,此詩應創作于科舉放榜后舉行鹿鳴宴之時。當時社會重視科舉,科舉高中者備受尊崇,詩人在宴會上為表達對新科進士的祝賀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新科進士,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優美,營造出喜慶氛圍。它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的盛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科舉題材詩歌的特色。
謫居終日省愆尤,貝錦雖成職我由。
萍梗屢嗟罹放逐,風波更險信沈浮。
生還故里誠多幸,坐廢明時敢不憂。
自是無才速官謗,非關有命壓人頭。
道傍禾忝穗交垂,旌旆紛紛曳彩霓。
山夾兩河嗟地險,云埋萬堞覺城低。
十年不到身如夢,五馬重來路欲迷。
卻據歸鞍下長坂,轅門迎謁引行齊。
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
目前一彈指,變現自分明。
日面月面過,佛手馿腳呈。
皆承此恩力,言外度迷情。
林中生致佐郎將,名王頭顱十四五。
干德可禽嗟不謀,同惡相濟能包羞。
降書冉冉過中州,中軍傳呼笑點頭。
蠻首算成勿藥喜,君臣稱觴弭多壘。
元戎凱旋隔天水,夜經桄榔趨決里。
驅將十萬人性命,換得交州數張紙。
幼年曾讀樂天碑,及壯亦覽高僧傳。聞有沃洲風景佳,腳未能到心空羨。
近至新昌披縣圖,此山乃在吾廐圈。想像時時掛夢魂,欲一游之念無便。
夜來人報天姥雪,今日趁晴初出縣。酸風瞥瞥吹我須,寒氣棱棱刮人面。
半膝短衫翻以輕,獨腳小轎快而健。不知路入幽澗長,但覺山隨白云轉。
靠昏投宿梅林村,侵卯便過真封院。新霜滑?行李難,一步一拄一回眩。
養馬坡前秋草黃,駿骨已埋無復見。放鶴峰頭樹影孤,鶴不來歸云漫漫。
入門觸物皆荒涼,塵幾蠹經三五卷。餓鴉叫噪繞生臺,野雀毰毸集寒殿。
老杉千尺惟空腔,猶有枯藤半縈纏。憶昔江左全盛時,十有八人皆俊彥。
或吟或嘯或遨嬉,不覺回頭垂纓弁。林泉耽味久成癖,魚鳥留連老忘倦。
前有道猷后法潛,錫杖卓泉堅志愿。晚則道林經構之,左右前后遂完繕。
煙霞一窟直幾錢,買醭商量價何賤。聚徒數百日高談,供有香花齋有面。
歲時浸久山浸荒,種粟燒畬耕掘遍。茂林髠??無幾存,莽蕩周回空一片。
惟余溪水清汪灣,百匹秋光瀉寒練。古今興廢盡如斯,欲去使人還戀戀。
鄉里尊耆德,朝廷重老成。
銅符辭寵命,琳館遂高情。
天下三尊盛,人間五福榮。
豈唯身獨享,有子紹家聲。
天臺仙籍上,又見姓劉人。
入幕紅蓮曉,趨庭彩服春。
魚多知海熟,藥少覺山貧。
太守鄉儒丈,何妨婉畫頻。
樓閣參差霜葉紅,湖光秋色畫圖中。
移船影動波心月,橫笛聲隨水面風。
當日席間先醉客,如今塞上獨衰翁。
思君情緒兼歸興,暗逐汾川日夜東。
吏案方無事,朋游出近山。
相從得所好,終日有余閑。
棄置形骸外,逍遙宇宙間。
谷風吹淅淅,澗水濯潺潺。
灌木開云蔭,余花散錦班。
輕輿留石步,短棹下湖灣。
古寺群峰合,孤洲萬竹環。
紫鱗驚躍起,白羽倦飛還。
對酒忘塵事,臨流見病顏。
支離真可笑,光景信難攀。
且共隤然醉,誰知是閉關。
華宗晚貴派雖殊,別圃留詩敘舊娛。
導水決謀摧宦者,尊君抗禮屈單于。
日疏賓合容談麈,秋過家山好鲙鱸。
宸眷許來應暮召,不須久計戀東吳。
世德鐘良士,爽氣橫清秋。公才輔經術,文價伏時流。
近從計廷召,斬為梁苑游。京都利名地,趨謁先公侯。
高情遠俗尚,壯麗資冥搜。清尊破旅顏,黃菊迎歸舟。
佳藻盈大軸,遺我蠲窮愁。正聲和群心,明珠炫雙眸。
詞高不可繼,惠重終可酬。愧君樂善懷,行義愚當修。
夫子天資過我曹,兩兼才德屬人豪。
不求近譽聲逾遠,能處卑官道益高。
豈止一同裁美錦,直須萬俗被重袍。
由來康濟吾儒事,撫遍瘡痍莫厭勞。
昔人去時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來。
今既不來昔不往,白云流水空悠哉。
誰云秤尺平,直中還有曲。
誰云物理齊,種麻還得粟。
可憐馳逐天下人,六六元來三十六。
予生三十愚且惷,樂善自許人難雙。前年杞城拜夫子,似處幽蔀逢明釭。
交情期與道義久,第愧蟻蛭臨崆?。兵廚得酒不自飲,攜挈過我盈尊缸。
追游頗縱山水樂,涼風皓月臨溪矼。長歌高嘯助清景,徹曙未肯回艂艭。
別來節物皆一換,秋風憀栗陵疏窗。韓庵幽蓮墮紅粉,崔榭密竹森云幢。
過從往往臻靜默,兀坐終日如枯憙。得君新詩成杼軸,目未窮紙心先降。
指摘萬象無不到,發慮百中如甘逄。搜情引思勉欲和,畎溜豈合追湍瀧。
念君懷道滯山邑,誰者肉食居高龐。方今明圣締堂搆,采拔材干恢鴻厖。
長松偃蹇臥澗谷,梓匠誰與來扶扛。入登明堂柱九室,氣象凜凜尊家邦。
復使天下貴儒術,頌聲千載長錚淙。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