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其七 社日雨
春意催花,片云又作朝來雨。淡勻深注。紅紫紛無數。社日人家,準擬行春去。癡兒女。倚門凝佇。借問東郊路。
春意催花,片云又作朝來雨。淡勻深注。紅紫紛無數。社日人家,準擬行春去。癡兒女。倚門凝佇。借問東郊路。
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
錢塘后到山最勝,下枕湖水相縈旋。
坐疑吳會無復有,扁舟屢出凌濤淵。
今秋復入徑山寺,勢壓眾嶺皆摧顛。
連峰沓嶂不知數,重重相抱如青蓮。
散為云霧翳星斗,聚作潭井藏蜿蜒。
欽翁未到人跡絕,千里受記來安禪。
荒榛野草置茅屋,坐令海賈輸金錢。
至今傳法破煩惱,飽食過客容安眠。
解裝投錫不復去,紛紛四合來烏鳶。
或言此處猶未好,海上人少無煩煎。
天臺雁蕩最深秀,水驚石瘦尤清便。
青山獨往無不可,論說好丑徒紛然。
終當直去無遠近,藤鞋竹杖聊窮年。
昔在章圣朝,先君為名臣。入陪儒林老,出擁使者輪。
忠謨與休烈,萬世永不泯。惜哉未大任,天意昌后人。
公生韞俊德,磊落幼絕倫。深林有條梅,不揉自可珍。
外隅正以方,中府粹且仁。沛然施之事,迅若般之斤。
自聯金閨彥,頡頏三十春。牙籌析經費,龍節綏遠民。
朅來天畿東,威譽薄海垠。群情無遁照,眾理日益勤。
吏徑皆敞辟,敝根悉鋤耘。惸惸舊鰥寡,今也皆不貧。
闔部數百城,膏澤一以均。正月方再浹,是日為生申。
東人競祝公,百福叢于身。同宗復荷德,善禱久所陳。
況公方耆艾,百行享明神。俾公永且康,筆端扶化鈞。
俾公熾而大,膝下森華紳。近得舉之躅,前望伯虎塵。
先閥期益顯,蹇品庶可親。
聲病消磨只古文,諸儒經術斗紛紜。
不知舊學都無用,猶把新書強欲分。
老病心情愁見敵,少年詞氣動干云。
搜賢報國吾何敢,欲補空疏但有勤。
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求芳甘。
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猶能諳。
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見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又不見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夸滿口。
我今倦游思故鄉,不學南方與北方。
銅鐺得火蚯蚓叫,匙腳旋轉秋螢光。
何時茅檐歸去炙背讀文字,遣兒折取枯竹女煎湯。
千里江山入郡樓,憑欄乍喜密云浮。
冷光交映天峰色,余潤遙隨笠澤流。
民疊袴襦看不厭,客叢簪履賞應留。
野人乘興狂吟外,引鶴披蓑上釣舟。
雄文元命世,直氣早成風。
受任衰遲后,安邦反側中。
回天深有力,扈圣恥言功。
事已身隨去,驚嗟柱石空。
春華急似曉天星,誰得年年鬢發青。
露濯淺深枝上錦,風吹離合水中萍。
吟余金谷香隨步,書罷蘭亭酒欲醒。
擬把冽泉同一酌,為君林下洗寒瓶。
城外溪山知幾重,獨憐池館占城中。
亭花不動波瀾細,徑石相連島嶼通。
床下系舟同醉傅,尊前垂釣似仙翁。
王家最數烏衣巷,莫廢江南舊士風。
清溪水底月團團,因見中秋憶去年。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萬里桂隨船。
昔看故國光常滿,今望天涯勢似偏。
只恐姮娥應笑我,還將只影對嬋娟。
百頃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帶川原。
古臺??騀先臨水,野寺參差半掩門。
遠泛便成終日醉,幽尋不盡數家園。
錢塘未到能先說,更著青山兩岸屯。
憧憧大道兩京來,千騎東方最上才。
豈有甘棠存故國,空余河水繞行臺。
松筠寂寂征君宅,簫鼓匆匆過客杯。
九陌風塵歸未得,不知青眼為誰開。
月破冥冥雨,枝搖閃閃黃。
口中先水出,衣上帶花香。
肺疾須拚醉,牙疏不耐嘗。
調羹無復用,山谷日傾筐。
藹藹堂西十畝園,晚涼迎步綠陰繁。
共驚春去已多日,爭看花開最后番。
未許狂風催爛熳,故將青幄強安存。
請公作意勤歡賞,趁取殘紅照酒樽。
不愛紛華愛寂寥,松風竹月共蕭蕭。
因隨野鶴過三徑,每對江鷗洗一瓢。
無復塵埃沾短褐,尚思煙水泛歸橈。
道人肯與羲之友,飛錫重來莫待招。
泰山先生久冥寞,世把春秋束高閣。腐儒退隠三十年,獨玩遺經思筆削。
濫居師席愧匪才,日演微言更歲籥。欲遵廣路視堂奧,誓辟浮云窺碧落。
茲辰講解告終篇,敢屈邦君親視學。邦君舊是補袞才,忠論嘉謨動宸幄。
密為福澤遍寰瀛,暫得麾符出京洛。愛民如子不忍傷,政用中和屏威虐。
深惟教本在庠序,力助儒風止奸惡。群材儻得就長育,百堵何為憚興作。
躭躭黌舍盡修嚴,翼翼公堂驟清廓。已欣華構將落成,肯枉雙旌率僚幕。
清晨初謁二公祠,重道嚴師致恭恪。更忘煩暑臨講席,自降威容聽揚搉。
羜肥酒釃宴諸生,金印煌煌對褒博。傳聞長幼相告語,爭誦詩書親教約。
歡聲四出屏陰沴,云霧俄收日華爍。文翁化蜀士皆成,魯侯修泮民思樂。
自慚傳道竟何補,祿食充饑免藜藿。幸逢賢守善承流,喜與吳人醉優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