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詠圖 其六 歸燕
社燕秋歸何處鄉,群雛齊老稻青黃。猶能時暫棲庭樹,漸覺稀疏度苑墻。已任風庭下簾幕,卻隨煙艇過瀟湘。前春認得安巢所,應免差池揀杏梁。
社燕秋歸何處鄉,群雛齊老稻青黃。猶能時暫棲庭樹,漸覺稀疏度苑墻。已任風庭下簾幕,卻隨煙艇過瀟湘。前春認得安巢所,應免差池揀杏梁。
黃塵漫漫小峰路,白石齒齒茗坑渡。
相亭南來第一程,人煙蕭條歲云暮。
故人小隠三家村,約我旗亭聊一樽。
相逢此地復相別,明朝懷抱同誰論。
延福寺前亭下水,淺不容舠深沒底。
青林磅礴上云氣,宛如翔鸞開羽翅,又如翠屏臨水峙。
山雞照影空自媚,白鷺窺魚驚不起。
長官時時來隠幾,殆似聞韶喜忘味。
閬州城南胡可比,惜哉子美未見耳。
夜雨曉方歇,薄霧隨征車。
喬松二十里,翠微三五家。
雙燕教群雛,一牛馱兩鴉。
故人不可見,回首天之涯。
丙寅三月三十日,天子檄我南國行。
蒲劍欲飛春漲急,柳綿才脫曉寒輕。
事非得已初何好,物到不平終作聲。
自古英雄總多難,賈梁何必怨清明。
故人知我已膏車,折簡殷勤祝訪渠。
惜別怱怱留語笑,臨時草草治肴蔬。
密遮池面荷千蓋,斜插云頭月一梳。
此夕憑欄又何日,鴈來莫惜數行書。
帝念承流欲報功,力祈閶闔請琳宮。
固知槐鼎身將近,卻愛莼鱸味不同。
寶閣風云雖學士,滄洲煙雨且漁翁。
到家宣室思前席,又使猿驚蕙帳空。
兩角勍觸蠻,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間,貴在情義耳。
嘉禾二三友,一見傾底里。春風散天和,非彼亦非此。
清淑溫以直,常甫正而美。東涉金沙雪,西挹錢塘水。
舟泛月雙湖,轡聯松九里。冬春朔四換,追隨實終始。
宣橋歲云暮,乃復得伯起。頎然出玉山,臭味林吳似。
修門亦旬月,朝夕相料理。餞我江上樓,樓欄豁天宇。
海山渺無際,呼吸入窗幾。長鯨駭高浪,卷舒在吾趾。
風帆擘天出,揖別苦無語。共挽春江濤,灑作蒼生雨。
早計關防意氣觕,莫教露盡草頭枯。
芒寒寧戚謳歌怨,色自涪翁牧養圖。
露地相忘無踐稼,縣官雖巧不催租。
時人欲識其中趣,山木巃嵷夜氣蘇。
洛陽年少不知幾,十載南州賦式微。
三舉不登黃甲去,兩庠空笑白丁歸。
頭長賈昔過三尺,腰大巨今徒十圍。
祇恐金鑾不前席,誰云無策富王畿。
憶昔登臨日,今經二十年。
崢嶸新棟宇,黼黻舊山川。
魚響潭翻浪,鳥飛風送船。
穴空龍已去,鱗爪跡依然。
濂溪周堂長,正學有源派。
司直既高明,東湖更孤介。
從游欠勇往,思之令人灑。
子歸日親炙,一一記言話。
我生素不事詼諧,檐板方頭喚不回。
遇事豈容無正論,濟時未必有長材。
頭雖五鼎不辭劍,口恐三緘合用枚。
不是生平太剛介,有如蹤跡尚塵埃。
秋夜封書上子崗,別來化日又舒長。
只知電燭兩經月,不覺星毛半欲霜。
竹葉照人凝盞滑,梅花撩客透籬香。
知他詩債曾償未,料得尋春日日忙。
春日春風衣杲杲,海棠未老春正好。
與客行過借亭西,平沙步步生芳草。
空潭愛日透底明,游魚如散空中霙。
徘徊欲坐去未忍,卻恨借亭猶假名。
有名無亭真是假,是假是真俱土苴。
去年今日蘇公堤,玉勒雕鞍相家馬。
覺聞浴鼓聲,眾散我徐赴。
石槽溫泉涌,赤腳躡云霧。
振衣新筍林,岸幘古松樹。
脫然得輕安,水因本無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