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潭寺
憶昔登臨日,今經二十年。
崢嶸新棟宇,黼黻舊山川。
魚響潭翻浪,鳥飛風送船。
穴空龍已去,鱗爪跡依然。
憶昔登臨日,今經二十年。
崢嶸新棟宇,黼黻舊山川。
魚響潭翻浪,鳥飛風送船。
穴空龍已去,鱗爪跡依然。
回憶起過去登臨雷潭寺的日子,如今已經過了二十年。寺廟里新的建筑高大雄偉,舊日的山川也仿佛被裝點得更加美麗。潭中魚兒游動,激起層層波浪,鳥兒在空中飛翔,微風推動著船只前行。龍穴已經空了,龍已離去,但那龍的鱗爪痕跡依然留存。
崢嶸:形容建筑物高大雄偉。
黼黻(fǔ fú):原指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這里有裝點、美化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憶昔登臨日,今經二十年”可推測,詩人在二十年后重臨雷潭寺,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觸景生情寫下此詩,心境中帶著對過往的回憶和對當下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描寫重臨雷潭寺的所見所感,抒發時光流逝的感慨。其特點是對比鮮明,動靜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層樓飛觀壓溪流,
縹緲當從海上求。
病間體輕塵慮靜,
好追仙子御風游。
續史才華,掃除盡、脂香粉膩。記當日、一編目睹,四年心思。
殘月曉風何足道,碧云紅藕渾難比。問神仙、底事謫塵寰,聊游戲。
寫不盡,離騷意。銷不盡,英雄氣。僅綠箋恨托,紅牙興寄。
浣露回環吟未了,瓣香私淑情難置。倘金針、許度碧紗前,當修贄。
南西門外競繁華,春社游人半走車。
多少墓田依井臼,休從花縣問桑麻。
秧歌終覺少年好,香會轉因晴日賒。
更喜村家小兒女,新衣楚楚隔籬笆。
鹽豉調羹金液膩,橙齋薦鲙玉絲肥。
白頭破褐恂阇黎,
硬白高談豈易知。
卻喜粟漿如北客,
從教薄相笑無奇。
巍峨高閣倚山墩,徑入藤蘿俗不渾。厭逐天涯違白社,欣從家圃對青樽。不妨褦襶恣游眺,況有騷人共謔言。醉后村煙看漸翥,花陰移席坐云痕。
竹塢梅莊墩又墩,穿林散步主賓渾。山花獻彩當霞錦,荔子浮香佐晚樽。止可閒情收野趣,勿將世事雜清言。盤桓勿覺牛羊下,踏遍苔莓屐有痕。
六月涼生何處墩,游蹤汗漫野人渾。巖頭老樹搖階影,亭畔飛花撲酒樽。慣住山鄉宜拙性,每聞樵唱喜忘言。微風向夕翻衣袂,低拂秾陰不滯痕。
幽尋何必謝家墩,樹色嵐光疊疊渾。山鳥不猜忘機老,啼聲如勸酌芳樽。欲憑真率消長日,且藉徜徉狎放言。隔斷炎塵無溽暑,林端新月掛微痕。
涼氣吹簾燭淚消。金尊傾卻冷香醪。黃昏時節最無聊。
多謝幽蘭相伴住,重挑殘焰讀離騷。秋檐風雨正瀟瀟。
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
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
荷蓧隱耕藝,晨門潛抱關。
道尊名可賤,理愜心彌閑。
混跡是非域,縱懷天地間。
同譏孔宣父,匿景杳不還。
公孫弟子劍光芒,臨穎家惟十二娘。
玉貌錦衣君不見,杜陵禁得鬢毛蒼。
老去憐交態,春歸念歲華。還將今日酒,同對故年花。色染丹臺露,香流玉洞霞。惟應欄檻小,不似五侯家。
園林剛半畝,木藥滿亭臺。向日朝猶斂,迎風夜盡開。酒從新歲待,客是隔城來。俗殺平章第,朱門鎖繡堆。
多少東風恨,天香正滿林。影搖春酒艷,色傍玉樓深。樂曲臨時制,花名按譜尋。清平當日調,回憶久沈吟。
傾國俱名品,呈姿媚一堂。倚闌渾欲醉,入座轉聞香。月下千金笑,燈前百寶裝。夜深春更暖,忍負紫霞觴。
夜色闌珊月上遲,
半窗花影弄參差。
鐙前絡緯聲聲急,
似為愁人織鬢絲。
絕代驚才世莫追,愴懷家國更同誰。
袖中詩草銷魂曲,扇上桃花墮淚碑。
東黨英雄淪末路,南朝絲管入沉悲。
關河蕭瑟風云急,擲盡黃金未可為。
春風吹桃花,適與流水會。
流水固無心,桃花亦何意。
如何武陵人,便至神仙家。
神仙不可見,回首空煙霞。
一犁新雨破新愁,自此原田慶有秋。
三日郊壇虔請命,一條農巷喜聞謳。
直從魚涸添生趣,無復鴻嗷抱隱憂。
百里棠陰花正好,讓君早起踏青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