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盧甥申之歸吳門
千里何妨命駕來,晤言未厭已西馳。
子休重賦瓊瑰贈,我亦懶歌親戚離。
好向清江論樂府,更從葉子說新詩。
樂閑引紙五十尺,為篆離騷繼李斯。
千里何妨命駕來,晤言未厭已西馳。
子休重賦瓊瑰贈,我亦懶歌親戚離。
好向清江論樂府,更從葉子說新詩。
樂閑引紙五十尺,為篆離騷繼李斯。
相隔千里又何妨你駕車前來,相談甚歡還沒盡興你卻要西歸。你不必再用美言相贈,我也懶得吟唱送別之曲。你正好可以在清澈江水上談論樂府詩,還能跟葉子探討新詩。我閑適之余鋪開五十尺紙,為你書寫《離騷》,延續李斯篆書的風采。
命駕:命人駕車,指動身前往。
晤言:見面交談。
瓊瑰:本指美玉,這里比喻美好的言辭。
樂府: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后世把采集或編制的可入樂的詩也稱為樂府詩。
葉子:可能是人名。
樂閑:享受閑適。
篆:書寫篆書。
李斯:秦朝丞相,擅長篆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與盧甥申之相聚交談甚歡,然而友人很快要西歸,詩人在送別之際寫下此詩,表達惜別之情和對文學交流的期許,也體現出自己閑適的生活狀態。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盧甥申之,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惜別又有對文學的熱愛。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和對文學創作的追求。
逢人常自說,家遠欲歸難。
身暫依蓮社,心猶在杏壇。
攤書燈下讀,磨劍月中看。
近日無消息,相思雨雪寒。
今日宴良會,微風動波心。
逸響悲秦箏,仁聲和舜琴。
古人為此曲,寓意良以深。
何當共歡樂,長嘯溪之陰。
江湖閑步幾經年,窮似襄陽孟浩然。
折簡為求僧舍茗,典衣因欠酒家錢。
真情盡向詩中見,歸夢常于枕上圓。
世路風波深可畏,結茅何日遂歸田。
飛泉山腳水盈盈,溪會亭前就榜名。
駐目合流尋異派,爽心臨眺勝登瀛。
游人暗認仙原景,清耳微傳玉佩聲。
依約白蓮當日事,社中賢令有淵明。
愛看山色徧,小立渡頭風。
飛鷺起沙渚,何人移短蓬。
村煙秋入夜,江月冷搖空。
回首清香滿,方知是桂叢。
兩派清溪合,回波到此間。
危峰銜古石,幽洞隔塵寰。
云影高低樹,嵐光遠近山。
先賢遺跡在,盍挽舊風還。
楚澤凄涼笑屈原,行吟如在浣花川。
風回別墅聞桐角,煙冷荒郊掛紙錢。
麰麥正香田舍樂,茅柴初熟酒家連。
錦囊收拾歸來晚,踏月閑敲款段鞭。
憶昔青燈夜對床,斷猿聲里早梅香。
一從去棹沖寒雪,幾度憑闌到夕陽。
秋思漸于蟬外覺,別愁偏向雁邊長。
梧桐解得離人意,不遣西風吹葉黃。
絕頂蒼崖險,藤蘿手自攀。
云煙萬里逈,宇宙一身閑。
秋氣悲才子,夕陽明遠山。
看看九日至,黃菊翠巖間。
落日江城動鼓鼙,故山千里轉逶迤。
謝安舊宅空陳跡,尼父余風異昔時。
苜蓿秋高戎馬健,海門日短雁書遲。
客窗兀對黃昏坐,云漢悠悠起暮思。
層崖立水湄,絕壁萬絲垂。
長是煙云護,不分晴雨時。
嵐多琳宇濕,苔滑石橋危。
得句停舟寫,春衫潤不知。
棄盡人間事,西風掩竹門。
無人爭碧嶂,有鶴伴黃昏。
掃石移云影,澆花潤月痕。
何須嘆牢落,知我有乾坤。
蕓葉滿床塵夢稀,空林對雨淡相依。
閑身不與時榮謝,抱膝惟評古是非。
蕙帳風寒人未老,松門云靜鶴初歸。
青山紫閣原同道,肯羨宮袍耀布衣。
梧葉響荒塘,秋宵不耐長。
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燈旁。
雁影溪橋月,鐘聲野寺霜。
明朝又何處,煙水正茫茫。
嗟予薄羅衲,孑孑將疇依。
晨炊井已凍,夜鑿鄰無輝。
蒼苔鳥跡絕,臥看孤云飛。
老力出市米,溪寒莫忘歸。
纖纖山雨微,何以充我饑。
習習風吹衣,何以慰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