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鐵券讖
至元十五六,狗兒壞我屋。
至元十五六,狗兒壞我屋。
春風已去又薰風,
時序頻仍感寸衷。
早歲情懷如遠鶴,
中年困頓作冥鴻。
樂饑泌水誠何憾,
仰止高山亦足雄。
最是文場堪太息,
累人頭白日匆匆。
仕宦不愜意,
有家胡不歸。
林棲烏反哺,
梁語燕于飛。
鷗鷺忘之久,
貂蟬貴者稀。
但存慈母健,
日日舞斑衣。
山峰高復高,海水深復深。
水深鐘錦貝,山高毓黃金。
居人施網罟,垂釣驗浮沈。
開礦不辭瘁,披沙著意尋。
近海拾海月,近山搜山林。
但得衣食足,已慰百年心。
東望孛蘭堡,城磚古苔侵。
西望石河驛,喬木郁成林。
烽臺頹欲盡,太平已至今。
且自玩山水,隴首聽鳴禽。
佳節年年感客情
今宵無月倍凄清
浮云遮盡人間丑
為怕嫦娥慧眼明
今年毒熱不可過,中夜狂走無時閒。即防蒸波徙漢浦,未有寒焰燒燕山。
北窗低庳不足眠,河朔逃暑亦虛傳。酒徒零落今已盡,即使相過無酒錢。
故知書齋如斗大,青蠅白鳥仍相參。便論齮嘬不足惱,徑欲點污令人堪。
交河層冰九千丈,陰山積雪一萬年。只今大地多暍死,汝休枉妒天公權。
青山一線接天門,天坼銀河日夜奔。千疊火云低不度,野夫今夜夢昆崙。
欲陰不陰云腳微,安得橫吹海水飛。共道驕龍會行雨,看他身向熱沙歸。
石家門前金欲流,石家別館如深秋。度盡清涼臺上月,玉人歌舞不教收。
風吹六十二年春,又見陽和一夜新。
興廢親更三國事,死生暗易萬城人。
種花縱好誰同賞,置酒良難自慣貧。
今獨身為本宗長,思兄臨節倍悲辛。
煙水縈歸艇。剩蕭蕭、秋畦夕照,菊松三徑。愁聽念家山唱破,清淚明珠比瑩。借筆墨、閑情聊騁。繪出凄涼花鳥意,軟紅塵、不點生綃凈。脂粉斷,倍幽靚。
宣和舊譜重思省。問當年、南朝煙月,雪泥鴻影。竹笑軒中春去久,一點佛燈低映。又收拾、筆床嚴整。展卷風流如可接,想鷗波、小夢同鷗醒。寫不盡,韶光冷。
致主唐虞上,東山志不渝。
袞衣重入覲,胡騎敢長驅。
夢已商楹奠,朝猶漢殿趨。
哀榮極終始,何止渡江無。
知從了義透音聞,
古井無波豈更渾。
便好一坑埋眾妙,
何須六結解諸根。
花驄金勒綠云鬟,
疑是夫人破敵還。
就鐙尖翹蓮步窄,
揚鞭柔折柳腰彎。
蛾眉淡埽朝天闕,
畫角頻催出漢關。
欲下幾回愁不穩,
吟肩何惜玉纖攀。
沉沉無語意如癡,春到窗前竟不知。忽見寒梅香欲褪,一枝猶憶寄相思。
月露西軒夜色闌,孤衾不耐五更寒。君情莫作花稍露,才對朝曦濕便乾。
少小嬌無力,行行仗侍兒。
自矜花貌好,偏喜淡妝宜。
阿姥傅金粉,郎君畫翠眉。
春朝風尚惡,獨坐下羅幃。
病來常欲謝朝簪,幾度懷師夢里尋。遙想跏趺雙樹底,一燈懸影照禪心。
白云芳草閉禪關,金磬無聲夕照閑。應是定中忘坐久,袈裟渾染石苔斑。
晚妝才罷試齊紈,夏木陰陰落照殘。
欲向層臺窺遠堞,偶飛疏雨染重巒。
濕云緩度鶯聲老,涼月還生燕語歡。
共挹荷香思茗飲,輕風有意送梅酸。
烈烈南風沙撲天,武陵安穩種仙田。桃花流水無今古,閒過蒼鵝出地年。
伴食綸扉幾日開,紫垣驚見坼三臺。東門黃犬華亭鶴,都入香山感事來。
響遏珠塵落殿楹,瑤池春宴按歌情。不知零落云韶部,可向秦樓逐鳳鳴。
啄屋烏多燕子稀,黑云如墨壓城圍。尋常百姓無家別,不獨烏衣巷已非。
休向人間更賦哀,迢迢云漢待昭回。擎天各展黃人手,重捧紅輪出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