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憲乙丑元夕韻
三神山上隔凡塵,簫鼓喧闐午夜聲。
十里綺羅開翠幕,一天星斗不層城。
也知故國風光麗,尤喜新元谷價平。
衰朽尚容陪二妙,不妨欹側到天明。
三神山上隔凡塵,簫鼓喧闐午夜聲。
十里綺羅開翠幕,一天星斗不層城。
也知故國風光麗,尤喜新元谷價平。
衰朽尚容陪二妙,不妨欹側到天明。
三神山遠隔塵世,元夕之夜簫鼓喧鬧聲在午夜響起。十里長街,身著綺羅的人們打開翠色帷幕,滿天星斗映照在城闕之上。我知道故國風光美麗,更欣喜新年糧價平穩。我這衰老之人還能與兩位才俊相伴,不妨斜靠著到天明。
三神山:古代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喧闐:聲音大而雜,喧鬧。
綺羅:指穿著華麗的人。
層城:古代神話中昆侖山有層城九重,這里泛指城闕。
新元:新年。
二妙:指兩位才俊。
欹側:傾斜、斜靠
具體創作時間為乙丑年元夕。推測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糧食價格平穩,百姓生活有一定保障。詩人在這樣的節日氛圍中,與友人相聚,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元夕熱鬧景象,表達愉悅心情。其特點是將現實與神話結合,營造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詩人心境。
河東后裔五作相,文安代興美寅亮。華岳鐘靈毓大賢,董鹺復爾臨湖上。
經文緯武莫與倫,雙鹿夾轂豹為茵。畫戟半籠紅玳瑁,花槽都束翠麒麟。
緇衣之宜雅好士,案牘余間訂經史。賞心豈肯涉點塵,促膝時聞疏奧旨。
廨西新辟亭三楹,翛翛竹色攢空青。壽母板輿御春日,至樂何減登蓬瀛。
公為天子東南鎮,十七郡人賴憂軫。行將丹詔入黃扉,指揮庶績皆平允。
湖涯賤子舊生徒,十年枯坐據槁梧。蠡瓢耐可探玉海,蓬心猶許對冰壺。
此中真意世莫識,惟有香風吹赤舄。大廈帡幪構萬間,懷恩不獨平原客。
爽氣橫飛野況佳,溯回對水漫興懷。
芙蓉露濕紅妝冷,江海風生白浪排。
敵愾深同袍澤誼,招舟廣訂弟兄儕。
即今天缺尤須補,孰上秋旻繼女媧。
遠書昨歲渡江潮,蒿里驚聞引葬簫。
莫話對廷弘治日,杏園前伴已蕭條。
白璧青銅亦自珍,暮年朱紱水云身。
堂前尚有薇花月,不見當時作賦人。
無詩如鄭谷,有發似馮唐。
入春風雨惡情懷,談柄誰資近報來。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臺。
難言鐵冶飛灰燼,易見銅駝出草萊。羌筦夜吹梅落盡,倚墻繚亂野花開。
青青塞草始知春,又見平林棗頰赪。蛇起天津流枉矢,鳥飛淮甸覆行塵。
漆城按堵寧辭蔭,石馬沾溝會有神。千古睢陽無處覓,不知臧質是何人。
云淡淡,雨絲絲。
舊日真娘何處祠。
橫笛短簫聲漸遠,藕花塘子夜來時。
香銷酒力,燈剪秋心,把瑤華重讀。佳人清怨,金雁語、纖手七條寒玉。
蘼蕪采采,想日暮、空山芳躅。記夢痕如水愁多,煙外岫蛾凝綠。
中年我已銷魂,正窈窕無言。羅袖吹竹。凌波步小,仙佩響、誰在紅闌千曲。
洞簫按罷,算只有、雙鬟能續。正月明瘦影橫斜,今夜翠禽啼足。
憶我初過君,趨公罷尋幽。君為夸浯溪,邀我重來游。
川途謝炎景,畢役已深秋。禮佛登湘山,買棹乘湘流。
風雨靳奇趣,六日及永州。蘭橈又百里,夾岸徑未搜。
詰旦笑口開,冷翠窗間浮。艤船陟層坂,石梁通蟠蟉。
仰視不見頂,墜石欲打頭。中讀中興碑,卒篇風颼颼。
作者與書者,其人名山侔。匪獨文字雄,忠孝滄桑留。
頌始勵圖終,鐫之告用休。山林廑廟謨,兩公非巢由。
行登亭與臺,高曠不可收。九嶷何茫茫,俾我思悠悠。
遙知兩公心,升高增百憂。君門隔浮云,西望窮雙眸。
天馬大宛來,
驍騰道路開。
鸞旗屬車里,
惜爾軼群材。
日可冷,月可熱,
眾魔不能壞真說。
且道如何是真說,
缽盂一日兩度濕。
遙天跕跕墮飛鳶,
銅柱高標瘴海邊。
惟恨壯心摧馬革,
勛名千載幾人全。
徹夜躊躇,五更反睡了。疏簾外、亂花啼鳥。
千回百轉,煩絮得、夢顛魂倒。醒來見、紅日當樓,卻與絳臺爭照。
驚啼誰喚,枕頭邊、幾曾燥。還強起、玉屏斜靠。
雙鬟不解,說買花、最宜早。豈知我,一向黛痕慵掃。勸梳洗,添懊惱。
泥滑滑,仆姑姑,喚晴喚雨無時無。
曉窗未曙聞啼呼,更勸沽酒提壺蘆。
年來貴,無酒沽。
又復沖寒去,雞聲引鐸聲。
喑塵人跡起,殘雪馬頭明。
裘敝猶堪戀,裝輕不礙行。
歲華寧足嘆,辛苦是平生。
高僧挑月一枝藤,
惠我登山腳便輕。
澒洞風塵豺虎惡,
從今險路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