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詩
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來得一過。歲歲寄郎身上服,絲絲是妾手中梭。剪聲自覺和腸斷,線腳那能抵淚多。長短只依先去樣,不知肥瘦近如何。
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來得一過。歲歲寄郎身上服,絲絲是妾手中梭。剪聲自覺和腸斷,線腳那能抵淚多。長短只依先去樣,不知肥瘦近如何。
十年奔走度晨曛,望斷江南水竹村。不是田園無舊業,極知天地有深恩。
云亭河口舊漁磯,此日扁舟海上歸。夜月未傾桑落酒,秋風先制芰荷衣。
清江煙雨暗蓬蒿,城下帆檣百尺高。自掩短蓬支病骨,不教人識舊兵曹。
弟兄手足最相親,恨殺東頭少一人。幸有白頭相對老,龁匏飲水不嫌貧。
閉戶看書百不憂,東原稻熟更何求。便傾秫酒三十斛,更養池魚數百頭。
珠林東望白橋高,近筑湖居俯澗毛。要知同氣真連理,連遣分飛嘆伯勞。
醉鄉恍惚在空虛,若論真恬世所無。
坐客任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
宜教側帽穿花過,更好敲門趁月沽。
誰似陶潛最瀟灑,籃輿歸去不須扶。
未覺身行是翠微,乍驚嵐氣上人衣。
下看墜靄疑無地,側指崩崖宛似扉。
路隔翔鸞仙跡杳,蘚封臥鼓太音稀。
最奇一笏巔頭石,獨瞰空青更不飛。
流離逾二紀,愴恍歷三都。
墮甑煤還拾,承槽酒旋沽。
荒庭依老檜,空谷遺生芻。
白發偕宗叟,相看道不孤。
王孫猶自給,一頃豆萁田。
今日還相飯,千秋共爾憐。
青門余地窄,白社舊交偏。
傳與兒曹記,無忘漢臘年。
已折仙桂到月宮,安知再轉瘴煙中。
坐看管□封孤□,卻使崔丞對二松。
此士鼻端何待堊,老生指血至今紅。
祝君努力鳴昭代,切勿呻吟學凍蛩。
隱映畫屏開處,鶯對語,蝶飛狂。惜韶光。
羅袂從風輕舉,波影滿池塘。高捲水晶簾額,襯斜陽。
聞說猶疑耳亦貪,
終年不食更何堪。
輕松脆軟清泉味,
池底奪將雪藕甘。
一曲驪歌百感生,
夕陽流水送君行。
臨歧莫作傷心語,
縱有關山不隔情。
相倚亦何為,洛社結耆英。
九老集龍門,幽人剩嘉貞。
龐眉兼皓齒,環坐五百齡。
孫曾列森羅,歡樂暢馀生。
惆悵花時接戰塵,水邊猶聚意行人。
連衢野馬吹初息,分席輕鷗汎更馴。
賈客林亭春不鎖,主家園寢草為茵。
六年影事何勞憶,只恐當前跡已陳。
倘作家書寄哲兒,
淮陰重話七年情。
門前報有關山客,
來聽西齋夜雨聲。
每憶故園風日好,即須來就故人論。
雨余麥浪碧于水,溪上藕花香到門。
水旱沙田饒稻蟹,枌榆酒盞及雞豚。
更憐晚飯彫胡罷,飽讀殘書秋樹根。
名山刻畫總支離,萬熊千容到始知。
高已難窺終愛瘦,險多不測乃稱奇。
云隨變幻無常致,松不雷同盡怪枝。
若結茅庵青翠處,真修何必讓安期。
八月棠梨露葉紅,荒陂古水湛青銅。秋風依舊巖前路,高下寒山落日中。
虎鼻峰前赤面塘,數家雞犬舊山莊。荒村亂后耕人少,秋水滿田蒲稗長。
秋熱馀威不可論,渡江先已畏晨暾。天心也似憐行客,十里云陰直到門。
梅花風。楝花風。二十四番花信風。花開花落中。
吳江東。楚江東。潮落春江東復東。春魂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