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自水南渡江道金華過北巖訪蕭鵬舉氏是日云陰掩冉殊不見日色道中賦絕句三首明日因錄柬舉善暨鵬舉伯仲
八月棠梨露葉紅,荒陂古水湛青銅。秋風依舊巖前路,高下寒山落日中。
虎鼻峰前赤面塘,數家雞犬舊山莊。荒村亂后耕人少,秋水滿田蒲稗長。
秋熱馀威不可論,渡江先已畏晨暾。天心也似憐行客,十里云陰直到門。
八月棠梨露葉紅,荒陂古水湛青銅。秋風依舊巖前路,高下寒山落日中。
虎鼻峰前赤面塘,數家雞犬舊山莊。荒村亂后耕人少,秋水滿田蒲稗長。
秋熱馀威不可論,渡江先已畏晨暾。天心也似憐行客,十里云陰直到門。
八月里棠梨樹帶著露水的葉子已泛紅,荒坡上古舊的水潭如湛清的青銅。秋風還是像往常一樣吹拂在山巖前的路上,高低錯落的寒山矗立在落日之中。在虎鼻峰前的赤面塘邊,有幾戶人家和雞犬的舊山莊。荒村經歷戰亂后耕田的人少了,秋水中蒲草和稗子在田里瘋長。秋熱的余威難以言說,渡江時就已害怕早晨的太陽。老天似乎也憐憫遠行的人,十里路程都有云遮陰直到家門。
棠梨:一種樹木,秋季葉子變紅。
陂:山坡。
湛青銅:像青銅一樣清澈。
虎鼻峰:山峰名。
赤面塘:水塘名。
晨暾:早晨的太陽。
從詩中‘荒村亂后耕人少’推測,可能創作于戰亂之后。詩人在八月十一日從水南渡江,途徑金華、北巖等地,途中所見景象觸發了創作靈感,寫下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后的恢復階段,鄉村經濟尚未完全復蘇。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戰亂后鄉村的荒涼秋景,表達詩人復雜情感。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語言展現真實景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社會風貌提供了生動素材。
眼溜秋潢臉暈霞。寶釵斜壓兩盤鴉。分明認得蕭郎是,佯憑闌干喚賣花。水拍長堤沒軟沙。菰蒲深處釣魚家。罾頭免得黏風絮,船尾依然帶落花。
水面生風分外嚴,竹根剩雪更新添。六年不見橫山塔,茅屋東邊忽半尖。
涼葉墮微風,秋山正蕭爽。天寒獨鳥歸,日夕百蛩響。偶從桂樹招,遂有桃源想。石磴闃無人,山猿自來往。
小作山林窄作池,一亭飛起桂叢西。長沙舊跡文皇賜,千載都人路不迷。
一室寬于一畝宮,隔林竹樹影重重。青春著地十分綠,白日經天兩度紅。小草自憐無遠志,茯苓終不近孤松。未須西憶金華洞,只在周回百里中。楚氛千里海連淮,思子臺前望母臺。春在地中長不死,月行天盡又飛來。林亭清論松為麈,荷屋寄生花作胎。七十九年殘喘息,欲從李白上天臺。
吾愛裴晉公,眇然如子房。功成廊廟上,退身綠野堂。飄飄芰荷衣,蕭散遺軒裳。佳賓日宴會,高論著文章。清風激壺矢,曲水泛羽觴。涼臺抗高云,綺席含秋霜。燠館通窈窕,嘉樹迎朝陽。豈不念所事,四序迭相當。達觀天地間,為樂殊未央。
青楓搖落氣悲哉,客有將歸張翰才。東望三吳秋色里,掛天帆影大江來。
葉媼開新學,同人飯野蔬。明經傳一相,考古付三馀。苔色迷青簡,蟲文蝕素書。君能葺遺址,堂宇勝于初。苦說諸梁后,簪纓富遠孫。白袍雖屢捷,黃榜未沾恩。淡沱磨冰硯,蕭條倚帳門。嗟余忝宗末,老病不堪論。
帝業親耆定,皇圖日靖嘉。憂民比仁祖,在位邁重華。謨烈詒千載,車書混一家。最悲行蹕地,哀些咽簫笳。
蔥蔥佳氣擁龍光,尊湛流霞手炷香。溫詔面宣乘驲使,明禋心報紱麟鄉。金莖團露瑤臺潤,紫菊含風翠瑣涼。再拜將誠思復命,眼前彩鳳集朝陽。
萬壑東來轉一渦,千峰疊起競群嵯。水流挾石生雄勢,風力扶人殺怒波。俯視洶騰如過顙,遙瞻蹙縮得盈科。溯洄莫嘆洵長阻,人世灘頭較此多。
東南遺愛望重臨,萬里滇南恨正深。引領東山歸去路,騎牛跨鳳許相尋。
春風吹縐一池波,付與蛾眉席上歌。試倩韋郎追正始,風流猶不似元和。
達人志莫測,變化猶鵬鹍。倏忽翔九萬,虞羅空見存。莊生揮楚璧,仲連卻秦軍。峻武薄層漢,高情寄浮云。昔過聊城側,復經濮水濆。馀風尚不泯,肅肅來清芬。
花早春何力,香寒曉盡吹。月搖橫水影,雪帶入瓶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