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趙鄂州
田家禾黍方登場,枯桑索索天雨霜。
黃花籬落尚可醉,今我不樂思武昌。
武昌使君半年別,前日書來慰愁絕。
相思為我作西亭,徙倚闌干只明月。
大材開府何優游,政聲日隨江水流。
賜金增秩未為寵,咫尺丹詔催歸辀。
燈前春雨同揮翰,南風吹船著淮岸。
云間過雁喚愁生,短褐飯牛歌夜半。
田家禾黍方登場,枯桑索索天雨霜。
黃花籬落尚可醉,今我不樂思武昌。
武昌使君半年別,前日書來慰愁絕。
相思為我作西亭,徙倚闌干只明月。
大材開府何優游,政聲日隨江水流。
賜金增秩未為寵,咫尺丹詔催歸辀。
燈前春雨同揮翰,南風吹船著淮岸。
云間過雁喚愁生,短褐飯牛歌夜半。
田家的莊稼剛剛收割完畢,枯桑在寒風中沙沙作響,天空降下了寒霜。籬笆邊的菊花還能讓人沉醉其中,可如今我心情不佳,思念著武昌。武昌的太守與我分別半年了,前些日子來信安慰我極度的憂愁。他因思念我而建了西亭,獨自在欄桿邊徘徊,只有明月相伴。您有大才,治理州府悠閑自在,政聲如同江水般不斷流傳。賞賜金錢、增加官階不算恩寵,皇帝的詔書馬上就會催您回朝。曾經我們在燈前伴著春雨一起揮筆書寫,南風吹著船停靠在淮岸。云間飛過的大雁勾起了我的愁緒,我穿著粗布短衣,半夜里為牛喂食時還在悲歌。
禾黍:泛指莊稼。登場:谷物成熟后收割運到場上。
索索:形容風吹枯葉的聲音。
黃花:指菊花。籬落:籬笆。
使君:漢時稱刺史為使君,漢以后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徙倚:徘徊、流連。
開府:原指成立府署、自選僚屬,這里指擔任州府長官。優游:悠閑自得。
增秩:增加俸祿和品級。
丹詔:皇帝的詔書,因用朱筆書寫,故稱丹詔。歸辀:回朝的車駕。
揮翰:揮筆書寫。
短褐:粗布短衣,為貧苦人所穿。飯牛:喂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與武昌的友人分別半年,友人來信安慰,詩人由此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自身境遇的感慨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秋季,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孤寂、思念友人的心境中。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愁悶。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情感真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自然質樸的創作風格。
風鶴經時喘未蘇,
飄零一劍寄長途。
年華荏苒髀生肉,
戎馬消磨頷有須。
每過賊營愁吠狗,
常隨俗忌怕聞烏。
海濱耆舊凋殘盡,
誰向黃公問酒爐?
長安萬家懸甑里
風捲塵沙當晝起
五侯堂上冰成山
朝見成山暮成水
五經復興。
魯叔陵。
綠竹叢邊系客船,
釣臺千古薄云天。
區區寇鄧功如許,
何以高風獨凜然。
未見春光盡,依依在暮煙。忍教花雨送,愁使柳風牽。一日猶青帝,三朝即絳天。流鶯無限語,相約在明年。
清和明日是,未忍別殘春。相送如南浦,相依似故人。花光重淚濕,柳色更愁新。催得含桃熟,鶯聲亦苦辛。
風來松澗長絲竹
月麗山花盡綺羅
秋釀一瓢歌又舞
爭教老子不婆娑
爐煙繞盡纏綿字,正日書難至。斜陽莫去倚層樓,知道小屏山外、幾重愁。
湘簾那有巫云影,有亦無蹤跡。簫聲吹出晚涼天,無奈一鉤新月、又簾前。
吾教落南無祖師,
問誰傳得祖師衣。
淵明抵掌今誠是,
伯玉搖頭昨似非。
相謝十州風月去,
自擔千古圣賢歸。
歸囊道價重于利,
未必轑羹不下機。
細風吹雨散還收,
四月輕寒正麥秋。
梅子已黃蠶巳熟,
滿村桑柘叫鉤辀。
五不堪,未始臨喪吊。倍重秦失號,禮譏老聾笑。勉順當世情,為哀損真妙。
春自東南至,
迎予作伴行。
草新隨意長,
花故傍人明。
旅處親童仆,
遐方賴友生。
秉芳欲寄汝,
路渺又難征。
鑾坡時既啟,環佩接清響。碧篆秘蟲文,搜奇探象罔。懷抱陳古今,耳目多異賞。綺檐夏云盡,花磚秋日上。
游子惜秋晚,懷歸意獨往。懷歸亦何為,三徑蓬蒿長。
與子顧同車,故園恣偃仰。離會成須臾,山川增恍惘。眷念德音遐,悵然憶疇曩。
雙扉松底江干路。但夢里、幽尋去。曾趁東風游幾度。花光映檻,山光當戶。款語相攜處。也應念我來何暮。誤道耽吟好春句。知否病中愁若許。寥天潑墨,濃云堆絮。臥聽瀟瀟雨。
濃云細靄迷江路。天不肯、人歸去。明月別來圓兩度。東風卷幔,飛花吹戶。總憶清游處。綠陰苒苒紗窗暮。預寫芳洲踏青句。病里閑情余幾許。獸爐撥火,麝香薰絮。清坐消寒雨。
狼奔豕突遍鄉閭,
幾度思君淚滿裾。
兩載離鄉分手后,
萬金酬士破家初。
身非食肉工謀國,
志不圖功少上書。
今日相逢倍惆悵,
頭須白盡為軍儲。
城西親拜狄公祠
袍笏森然仰令儀
此地孤云心尚在
中天落日手曾支
平生事業存唐史
一代文章托范碑
聞道邑民能報德
春風香火重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