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明挽詩 其二
帝功成贊育,天道與為徒。
祖帳霸陵岸,扁舟笠澤湖。
送鞋非李泌,哭市有郇謨。
已矣龍輀稅,依然曳尾涂。
帝功成贊育,天道與為徒。
祖帳霸陵岸,扁舟笠澤湖。
送鞋非李泌,哭市有郇謨。
已矣龍輀稅,依然曳尾涂。
輔佐帝王成就功業,與天道為伴。在霸陵岸邊設帳送別,(他)駕著小船前往笠澤湖。他不是李泌那樣被送鞋暗示歸山之人,街市上有像郇謨那樣痛哭之人。靈車停駐,一切都已結束,他就像那在泥涂中拖著尾巴的烏龜一樣(回歸本真)。
贊育:輔助教化培育,多指輔佐帝王成就功業。
祖帳: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后引申為設宴送別。霸陵:漢文帝陵寢,此處借指送別之地。
笠澤湖:古湖名,在今江蘇吳江市一帶。
送鞋:李泌在唐肅宗時,有人送鞋暗示他歸山。
哭市郇謨:郇謨曾在街市上痛哭,為朝廷進諫。
龍輀(ér):繪有龍的喪車。稅:停駐。
曳尾涂:出自《莊子·秋水》,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張端明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哀悼而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政治或社會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作者通過此詩來紀念張端明的功績和表達對他離世的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張端明,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情感深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挽詩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但了官中事,
都無俸外錢。
妙年能爾爾,
晚節更須堅。
溯厥生平學問醇,巍巍科甲獨超倫。無雙國士無雙品,第一風流第一人。
十載讀書酬素愿,九重側席重儒珍。欣然出宰東瀛地,為國為民共此身。
孔邇興歌樂具瞻,能寬能猛又能廉。孝經羽翼持風教,義學栽培引養恬。
名震治中非保障,才誇別駕達閭閻。恭逢壽誕稱觴會,士子衿耆獻頌僉。
頂禮焚香告上天,河南夫子祝彭年。籌周六甲貞元會,慶盡三多日月延。
鶴算長生宜佩箓,龜齡不老直為仙。慇勤敬上南山酒,晉爵加冠定有緣。
不愛虛名不愛錢,既稱眾母復稱賢。捐貲設學情何厚,塾課觀風意不偏。
簪笏傳家孫又子,乾坤計歲萬而千。世間吏治皆如此,舜日堯天許媲前。
八載郎官清禁從,承恩親忝大夫封。
乞身不羨陶貞白,受祿猶慚邴曼容。
筆珥延英詳議禮,編開崇政廣明農。
衰庸只合歸田去,九點還余未到峰。
寒風吹腦赤霄邊,飛鳥猶難到絕巔。
下見人間又成海,恍驚身世此何天。
巖腰半白春留雪,僧面多黔日冒煙。
我亦淮南宗姓后,舉家應合到神仙。
老人常獨處,一笑比河清。
終日無來客,三年不入城。
高眠聽酒滴,危坐對云生。
矯首羲皇世,吾其享大羹。
涼透西風秋欲暮。記起當年,清照消魂句。人病不窺簾外路。黃花自瘦無人處。
苦茗一甌香一炷。疊遍銀箋,懶把秋詞做。昵語已遭歸燕絮。嫩晴天更闌珊雨。
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陰便向阮家求。請公靜聽蕭蕭葉,斗變江南一夜秋。
都城有地誰栽竹,只見寒樗與老槐。聞種瑯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來。
一夏九十日,看看又將半。
面門無位人,急著眼睛看。
冷地驀相逢,腳跟紅線斷。
掌內握乾坤,翻身游碧漢。
堪笑當年老瑞巖,惺惺石上重呼喚。
古寺僧牢落,登臨意惘然。
江流天地外,晚景臥鐘邊。
宮闕通群帝,虛空不離禪。
上方重閣晚,自有一山川。
群臣承睿眷,噓拂到金臺。身際風云會,恩隨雨露來。
大才宜世用,嘉運自天開。昨夜東南望,文星映上臺。
多士稱王國,雄風陋楚臺。人從仙境集,春入綺筵來。
歲月詩篇富,河山罨畫開。京華天咫尺,瑞氣擁三臺。
朝看月山來,
暮看山月出。
得月已忘山,
嵐翠沾衣濕。
清輝依約云鬟綠,水作菱花。蘇小夭斜。不見留人駐晚車。
湖山符牒誰能管,讓與天涯。如此豪華。除卻芳樽一味賒。
銀河半澄。輕云半凝。長天幾點疏星。是三更四更。
回廊遍行。欄干遍憑。哪堪明月多情。伴愁人到明。
古今同是月,代謝幾人看。
此夕一樽酒,百年聊自歡。
瀟湘秋入夢,關塞夜生寒。
慷慨還悲感,更殘獨倚闌。
溪南溪北草痕肥,
山后山前布谷飛。
叱犢一聲煙雨細,
杏花村里勸農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