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游次公韻贈慧璉
行到山深山愈青,山青水青青照人。
水光易晝而難夜,山態雖秋而亦春。
魚窠在水不知濕,鳥翮憑空能自直。
霞綺橫飛總是紅,浪花才起渾無碧。
行到山深山愈青,山青水青青照人。
水光易晝而難夜,山態雖秋而亦春。
魚窠在水不知濕,鳥翮憑空能自直。
霞綺橫飛總是紅,浪花才起渾無碧。
走到深山之中,山色愈發青翠,青山綠水相互映照,那青綠色仿佛要映照進人的心里。水面的波光在白天容易看見,夜晚卻難以察覺;山間的景致即使到了秋天,也如同春天般生機勃勃。魚兒棲息在水中,卻感覺不到水的濕潤;鳥兒憑借著空氣,能讓翅膀自然地伸直。天邊的云霞肆意橫飛,一片艷紅;江中的浪花剛剛涌起,全然不見碧綠之色。
窠(kē):鳥獸昆蟲的巢穴。
翮(hé):鳥羽的莖,代指鳥的翅膀。
霞綺:美麗的云霞,綺有美麗之意。
渾:全、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應是在游覽深山時有感而發。當時或許是秋高氣爽之時,詩人漫步山林,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深山自然之美。其突出特點是對山水景色觀察細致,描寫生動,意象豐富且富有情趣。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創作才華。
早云才破漏春陽,
野客晨興喜又忙。
自與酌量煎藥水,
唯待數般幽事了,
不妨還入少年場。
或偃虛齋或在公,
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
西園夜燭偏堪憶,
曾為題詩刻半紅。
人吟側景抱凍竹,鶴夢缺月沈枯梧。
清澗無波鹿無魄,不然快作燕市飲,笑撫肉枅眠酒壚。
記室千年翰墨孤,
唯君才學似應徐。
五丁驅得神功盡,
清詞醉草無因見,
但釣寒江半尺鱸。
謝府殷樓少暇時,又拋清宴入書帷。
三千余歲上下古,知君滿篋前朝事,鳳諾龍奴借與窺。
到春猶作九秋鮮,
應是親封白帝煙。
良玉有漿須讓味,
珍重更過三十子,
不堪分付野人邊。
日華風蕙正交光,羯末相攜藉草塘。
佳酒旋傾醽醁嫩,今日好為聯句會,不成剛為欠檀郎。
薄如蟬翅背斜陽,不稱春前贈罱郎。
初覺頂寒生遠吹,知有芙蓉留自戴,欲峨煙霧訪黃房。
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利籜冠斜。壚中有酒文園會,閑思兩地忘名者,不信人間發解華。
只于池曲象山幽,便是瀟湘浸石樓。斜拂芡盤輕鶩下,莫道仙家無好爵,方諸還拜碧琳侯。
柿陰成列藥花空,卻憶桐江下釣筒。
亦以魚蝦供熟鷺,更愛夜來風月好,轉思玄度對支公。
遠窗浮檻亦成年,幾伴楊公白晝筵。
日暖煙花曾撲地,無限恩波猶在目,東風吹起細漪漣。
旋屈金鉤劈翠筠,手中盤作釣魚輪。忘情不效孤醒客,任他華轂低頭笑,此地終無覆敗人。
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細輾煙華無轍跡,得失任渠但取樂,不曾生個是非心。
病來懸著脆緡絲,獨喜高情為我持。數幅尚凝煙雨態,第一莫教諳此境,倚天功業待君為。
慣向溪頭漾淺沙,薄煙微雨是生涯。
時時失伴沈山影,
池塘信美應難戀,針在魚唇劍在蝦。
霞骨堅來玉自愁,琢成飛燕古釵頭。
澄沙脆弱聞應伏,君能把贈閑吟客,遍寫江南物象酬。
簷外青陽有二梅,折來堪下凍醪杯。
高杉自欲生龍腦,還聞擬結東林社,爭奈淵明醉不來。
忽憶高僧坐夏堂,厭泉聲鬧笑云忙。
山重海澹懷中印,何時更問逍遙義,五粒松陰半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