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
或偃虛齋或在公,
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
西園夜燭偏堪憶,
曾為題詩刻半紅。
或偃虛齋或在公,
藹然林下昔賢風。
庭前有蝶爭煙蕊,
西園夜燭偏堪憶,
曾為題詩刻半紅。
有時在空齋中休息,有時在官府辦公,身上有著往昔賢士隱居山林般和藹的風度。庭院前蝴蝶競相追逐著含煙的花蕊,西園夜晚的燭光尤其讓人懷念,曾經還為它題詩,刻在半紅的某物之上。
偃:休息。
虛齋:空齋。
藹然:和藹、和善的樣子。
煙蕊:含煙的花蕊。
堪憶:值得懷念。
此詩是作者奉和襲美之作。襲美生病時書寫心情寄給崔諫議,作者依其韻而作。創作時間應在當時文人之間相互唱和交流頻繁的時期,可能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交氛圍。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賞友人的風度并回憶往事。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唱和詩的風格,展現了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共鳴。
西山爽氣入吾詩,拄頰含毫有所思。欲把求田語玄德,莫因學圃笑樊遲。
舊日逢春喜,而今怕見春。紅塵長路客,殘病老夫身。政拙難書考,家貧只累人。自憐頭上發,更比去年新。
野中古墓何累累,子孫已絕傍人悲。送車百兩喧鼓吹,卻憶出祖東門時。墓前青青春草沒,墓下縱橫狐兔穴。昔年已見野人耕,今年復見鄰人發。千年髑髏出黃土,翁仲無言泣寒雨。何時故物總成灰,猶有玉釵留半股。
直北云霄幾度看,燕京不異漢長安。邊關飛檄黃塵慘,吳越連兵白日寒。畫策應知司馬重,掄才轉見職方難。古來久將功名定,好向彤廷議筑壇。
夜久不能寐,坐來秋意濃。露涼催蟋蟀,月白澹芙蓉。漸覺綀衣薄,欲將紈扇慵。
昨日戰羊邏堡,今日戰牛皮航。王者有征而無戰,胡為日日戰血屠鋒芒。篁竹之丁婁鴟張,上山跳踉山鹿獐。將軍馬無昆號硯,安能為之陸相梁。昨夜將軍獲生口,什什伍伍童及叟。問之半是良家兒,賊中驅來帕紅首。五花劊子牛頭神,五十八人同斧斤。烏鳶飛來百成群,不得銜啄飛去野水濱。乃知當街割啖人,須臾白骨堆成薪。于乎君王子民天地人,忍使天地殺毒傷陽春,嗚呼忍使天地殺毒傷陽春。
堪嗟世上人,個個蠶成繭。不肯回頭,抵孔火坑貧戀。千辛萬苦,甘受無辭嘆。置家計,慮妻男,恐不辦。一朝業滿,看你如何免。眼光落地,別改一般頭面。披毛戴角,恁時難分辯。早下手,出迷津,應仙選。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閱世竟為蝸角事,不妨閑作虎頭癡。平生筆語難傳處,獨許靈源大士知。
露葉涓涓泣素秋,旗亭樽酒解忘憂。別來頻寄加餐字,莫遣新詩學四愁。
淮水微茫遠接天,隋宮秋草自芊芊。當時歌舞人何在,落日空山聞斷蟬。
百尺飛樓萬仞山,吟邊終日捲簾看。殘霞擁樹作秋色,空翠襲衣生暮寒。況遇茅君為地主,合教弘景掛朝冠。何時動我登臨興,來倚西風十二闌。
十方剎海毫端具,一念交參無別路。妙明廓徹不依他,當念無來亦無去。
蝶兒也解宿香叢,蜂子尤能醉蜜紅。幻景掃除馀結習,自攜茗椀漱花風。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