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初離庭闈冬至猶未得歸夜讀宛丘先生秋日憶家詩輒次韻以述旅懷
屈指西風閱歲華,半年行役苦思家。
彩衣歸去親闈好,畫角吹殘客夢賒。
病里中秋慵見月,醉中九日強簪花。
朅來又過書云候,節物催人一可嗟。
屈指西風閱歲華,半年行役苦思家。
彩衣歸去親闈好,畫角吹殘客夢賒。
病里中秋慵見月,醉中九日強簪花。
朅來又過書云候,節物催人一可嗟。
屈指計算著秋風中時光流逝,半年在外奔波,苦苦思念著家。穿著彩衣回家,親人一定安好,畫角聲吹盡,客居的夢也變得遙遠。生病時中秋懶得看月亮,醉酒中重陽勉強簪花。如今又過了冬至時節,節令景物催人感慨啊。
歲華:時光。
行役:指因公務或服役而在外跋涉。
彩衣: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以娛父母。親闈:父母居住的地方,代指父母。
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賒:遙遠。
慵:懶。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簪花:插戴花,古時重陽節有簪菊的習俗。
朅來:來到。書云候:指冬至。
詩人在秋初離開家鄉,到冬至還未歸家,在旅途中讀到宛丘先生秋日憶家詩,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以抒發自己的旅懷。當時他可能因公務等原因在外奔波,在佳節時無法與家人團聚,內心充滿了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描寫自己行役經歷和佳節時的狀態,將思鄉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羈旅思鄉這一常見主題。
紅閨里,晨起未梳妝。為愛早涼拋角枕,因憐曉色倚回廊。霞影認微茫。
紅閨里,蝶粉曬花枝。修竹陰濃風細細,紗窗人定日遲遲。午倦睡些時。
紅閨里,多事惱雛鬟。偶觸簾鉤驚夢醒,偷窺庭榭報花開。又道有人來。
紅閨里,浴罷晚風涼。橫竹閑和新笛譜,添香重換薄羅裳。小步繞荷塘。
紅閨里,螢火撲西東。一樹刺桐花爛漫,半鉤新月影玲瓏。茉莉晚香濃。
紅閨里,消盡水沉香。曲檻風微花影靜,鳴蟲聲亂露華涼。愛月不關窗。
紅閨里,無賴是檀郎。惟恐涼風欺翠袖,頻呼小婢閉紗窗。絮絮惱人腸。
紅閨里,露重怯微寒。自覆羅衾長簟滑,遙聞銀箭短更殘。夢里憶江南。
雪林一夜收寒了。東風恰向燈前到。今夕是何年。新春新月圓。
綺叢香霧隔。猶記疏狂客。留取縷金幡。夜蛾相并看。
籬落秋光入畫來,
滿墻紫玉綠云堆。
山家自有田園樂,
拋盡黃金買不回。
惜春復送春,
送春兼送遠。
清尊珠海濱,
含愁歌婉轉。
前寶公兮后寶公,
分身說法在玲瓏。
參尋不用論賓主,
十二面門元一同。
高樓秋雨時,事事異往昔。
骨肉東南居,田疇稻不獲。
樹葉色將變,寒蟲語幽石。
孤愁多苦心,四顧成蕭索。
云暗遠山峰,獨坐苔階夕。
山山能作雨,面面盡來峰。
倚遍欄干曲,歸心曲曲同。
冰凍馬蹄行不止,歷盡千山復千水。
邊門未出已難堪,況出邊門二千里。
沈陽城北換柴車,柴車換得無人使。
坡陀木石相枝撐,谷口泥淖多呀坑。
日日轅摧與轂折,翻云覆雨如人情。
人情翻覆烏可識,出門步步行荊棘。
涕淚沾巾向北風,但見庭闈死亦得。
生憐一架明于雪,
終殿群芳嫁卻春。
江頭曉夜日月出,九頂三峨相吐吞。
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鋪照日初涵影,玉求生煙別作香。
地接蓬萊通御氣,波翻豆蔻散朝涼。
微臣幸屬賡歌日,愿借如川獻壽觴。
庭院草痕齊,綠漲凄迷。香泥濕透暈苔衣。燕子不來春已去,又到黃鸝。
花好是將離,人卜歸期。王孫心事不須題。梅子雨肥風折筍,斗酒誰攜。
紙鳶初剪。漸挑菜、城南遍。
廢臺疏雨,錦靴泥污,茜裙風卷。
檣燕檣烏天外,江平似練。
偏提香滿。有小小、吳童挽。
新抽細草,坐來真比,貼裀還軟。
待付一尊懷古,瀉時休淺。
特達循良第一賢,晨興辨色入班聯。
星辰絢爛三臺拱,云日瞻依五采連。
催進九重宮漏箭,攜來兩袖御爐煙。
天威咫尺天顏喜,疊錫宸章龍鳳箋。
幾人高倚石闌看,絕頂荒臺數百盤。
山色剩分殘照紫,江波留映客星寒。
蒼涼雪月賢王館,寂寞弓力大將壇。
只有磻溪殊出處,千秋兩地一漁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