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駙馬山亭宴集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這里是如蕭史般駙馬隱居之地,人們在林間仿佛能尋到鳳凰羽毛的蹤跡。地下伏流不知從何處流入,亂石堆積,院門高聳。賓客們喝醉后揮舞著金碗,詩寫成了還能得到繡袍。清秋時節多有宴會,整天都被美酒所困。
蕭史:傳說中春秋時的人物,善吹簫,后與秦穆公之女弄玉結為夫婦,隱居山中。這里借指駙馬。
蹋鳳毛:形容環境清幽高雅,似有鳳凰棲息。
洑流:地下流動的水。
香醪:美酒。
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不詳。推測是在唐代,當時社會宴集之風盛行,詩人參加崔駙馬山亭的宴會后所作,展現了貴族生活的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駙馬山亭的宴會。特點是環境描寫與宴會場景描寫結合,展現出清幽與奢華的對比。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貴族宴集文化。
晉王前殿賀平陳,
從此江南雨露均。
四百年間重混一,
誰知江令是忠臣。
一春風雨鎮相加,灼灼前村望似霞。仄徑未乾扶杖去,誰知幽賞為桃花。
農家光景一番新,繞舍花開畫里春。清賞不孤有同調,相將共作看花人。
滿眼芳菲一夜殘,多情應是怨春寒。早知墜溷無人問,留得紅英仔細看。
秋風吹木葉,忽送萬山聲。
清梵有時斷,淡云無限生。
浴溪雙鷺下,洗缽一僧行。
不道間麋鹿,都含佛性情。
輕暖輕寒,賞花天氣春將半。柳搖金線。求友鶯相喚。
玉腕蛾眉,意眼頻頻眄。歌喉軟。玉卮受勸。一醉應相拚。
楊柳織成愁,枝間掛玉鉤。這幾番、花信到妝樓。盡道踏青明日好,曾許下、又還休。
窗外鳥鉤辀,玉人應到否。看東風、不解促驊騮。池上楊花飛遍也,春去了、倩誰留。
水作縠紋微起伏,天如卵色半陰晴。
偶來竹下支頤坐,卻向藤陰曳杖行。
西埭人喧荻船過,東村燈上緯車鳴。
幽居應接真無暇,莫訝經年懶入城。
遙聞塞北雁聲哀,縱目屏南鶴影回。
萬里云山隨地闊,一江波浪接天來。
秋花舊覓陶潛徑,倦客頻登子美臺。
垂老他鄉歡此會,且將桑落倒深杯。
小簾惻惻西風,秋陰庭院莓苔涴。薄寒弄色,將愁和恨,紈扇拋過。扇影欺晨,瓶香泛水,露紅林果。最無聊涼思,沈吟徙倚,闌干悄,閒時我。
又是悲秋一個。注南華、舊情猶左。去年斷夢,怕題殘句,笛聲吹破。眼底流光,指尖心事,數余花朵。恁悤悤誤了,芳馨一掬,碧羅巾裹。
為愛曹溪勝,郵亭晚泊船。
行隨僧錫入,坐想佛衣傳。
樹色深圍寺,山腰細引泉。
眺游情不厭,翻欲息塵緣。
愛極不關絲,精神象外癡。
月高方有興,風起忽無辭。
良友死將盡,此心誰復知。
何如罷弦索,高掛在東籬。
海外朝云已斷魂,
只緣遷謫易深恩。
寒枝揀盡沙洲冷,
當戶明河照掩門。
選勝尋春莫預期,
風和日暖即佳時。
行庖草草何妨事,
明日陰晴特未知。
汗漫逢長水,愁心感歲華。非關貧刺骨,那得遠辭家。
雙鬢經秋短,孤鴻帶日斜。露團芳草夕,何處詠蒹葭。
異地憐同病,君歸不可留。弟兄俱白首,風月正清秋。
失路悲寒雁,忘機愧野鷗。一杯聊惜別,不為答吳鉤。
開門遣蠻童,買花供銅佛。
春風隨花來,為我一披拂。
風和花氣清,下簾休放出。
回施佛因果,供此老詩骨。
華屋崢嶸仰望時,老猶得見未嫌遲。新開芳歲剛三日,便賦東風第一詩。
幾載經營幸落成,后來應念此辛勤。宏圖大展從此始,佇聽鏗金戛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