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濛?趨南華寺
為愛曹溪勝,郵亭晚泊船。
行隨僧錫入,坐想佛衣傳。
樹色深圍寺,山腰細引泉。
眺游情不厭,翻欲息塵緣。
為愛曹溪勝,郵亭晚泊船。
行隨僧錫入,坐想佛衣傳。
樹色深圍寺,山腰細引泉。
眺游情不厭,翻欲息塵緣。
因為喜愛曹溪的美景,傍晚在郵亭邊停下船只。跟著僧人持著錫杖前行,坐著想象佛衣傳承的故事。樹木的顏色深深環繞著寺廟,山腰處細細地流淌著泉水。游覽觀賞的興致絲毫不減,反而想要斷絕塵世的緣分。
曹溪:水名,在今廣東曲江縣東南,此處代指南華寺。
郵亭:古時傳遞文書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也可供旅客投宿。
僧錫:僧人所持的錫杖。
佛衣傳:指禪宗衣缽傳承之事。
息塵緣:斷絕塵世的緣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一次旅行途中,被曹溪的美景和南華寺的佛教氛圍所吸引。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詩人或許是一個對佛教文化感興趣、追求精神超脫的人,在游覽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南華寺景色的喜愛和對禪意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緊密,營造出清幽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宗教的感悟。
射策今晁董,摛詞昔左班。題輿已最課,召節待遄頒。
鵬背九萬里,龍媒十二閑。除書看臺閣,盛事聳荊蠻。
國祚重興后,人才應運生。端殊飛紫鷟,亦異夢長庚。
大半廟堂用,若為州縣更。垂弧賀今日,連茹徯茲行。
使君千騎擁朱幡,此去誰云蜀道難。
列郡分符虞岳牧,前驅負弩漢衣冠。
湓城月色揚舲渡,巫峽濤聲倚劍看。
行矣外臺今不薄,循良卿相滿長安。
寒梢獨挺昂霄意,蒼蓋猶矜傲雪顏。
盤膝倦吟無一事,老僧心與白云閒。
用世文章莫太高,空言詎有補絲毫。
呼來誰遣批黃敕,謫去何須著錦袍。
齒耋自應陪九老,詩低不足列三豪。
仆家夢得無標致,愛說玄都觀里桃。
去燈為妨月,被酒但呼茶。憔悴空如此,嬋娟共幾家。
能豪感同輩,極意惜年華。便作傷心語,旁人莫道差。
此間頻作客,慚愧累華筵。得句勞相慰,縱談忘失眠。
未勝賤子感,多謝大家賢。來日滄江去,虛留惜往篇。
車馬往來塵暗天,
凈光欣喜接諸賢。
半甌春茗無多費,
且結來生一笑緣。
雁歸不少待,秋氣滿關山。
今夜悲涼月,照人生死顏。
黃沙驕戰馬,白露濕刀環。
何日樓蘭斬,將軍命賜還。
酒力欺朝寒,潮紅上妝面。
桃李漫同時,輸了春風半。
誰家綺閣傍芳洲。淥水繞門流。羅衣暗香微度,歸到小紅樓。
金鈿落,翠鬟浮。折花游。一回含笑。半晌沉吟,幾步回頭。
樓臺返照空明鏡。更落西山影。狂香野粉滿天愁。斷送東風一剪水西流。
朝朝洗面燕支淚。染作丹棱水。凄涼還問畫中人。誰分故園從此見殘春。
蕙服芒鞋早辦裝,重來攜酒興猶狂。
臨風野嘯隨溪響,出谷春衣帶草香。
洞口土花封古字,山腰人影動斜陽。
捫巖姓氏誰堪語,一片寒碑白侍郎。
春雨何冥冥,浮云互相逾。
童童蔽長路,車馬不得驅。
故人在西南,高視綜群書。
《陽春》一以奏,《下里》徒紛如。
伊余苦俗累,悠悠悵離居。
棄置寧不傷,何以榮薄軀。
仰視高飛鴻,安能與之俱。
真賞非俗嗜,雅游知勝緣。
百身化前佛,方丈納諸天。
工以智自表,名由高益傳。
吳生擅粉繪,楊氏妙鈞埏。
能事古未盡,希聲今亦然。
伻圖觀肖像,撫?置鳴弦。
理會均聞見,神交遺后先。
衣冠若對面,山水欲忘年。
子墨臺中妙,仙翁樹下賢。
新詩俱絕唱,塵土更馀妍。
錯認金鈴解護花。深閨枉自惜芳華。
委身冀弭離魂憾,抑志驚消點臂砂。
貞不字,玉無瑕。那時冥索到天涯。
竭心苦憶文姬語,凈洗鉛華保室家。
竹里群賢水外亭,佳期惆悵醉還醒。銀河浸月秋來淺,玉佩行空夜可聽。天上鵲橋迎窈窕,人間鳳管奏娉婷。扁舟載妓仙槎近,誰道雙星勝客星?
彼美休歌水一方,樽前紅袖列成行。輕盈妙舞低垂手,宛轉清聲急繞梁。乞巧誰家針線冷?沉酣此夕夢魂香。百年樂事知能幾,總付柔鄉與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