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丞月試士人
居有齋庖教有官,諸生肯復計安閑。
充庭數貢知非遠,造物于人本不慳。
思苦得無金注拙,眼明終眩錦花斑。
自憐慣秉雌黃筆,案牘如今拄屋山。
居有齋庖教有官,諸生肯復計安閑。
充庭數貢知非遠,造物于人本不慳。
思苦得無金注拙,眼明終眩錦花斑。
自憐慣秉雌黃筆,案牘如今拄屋山。
學子們有居住的地方、飲食的供應,還有官員來教導,他們怎會再去計較安閑與否。眾多學子參加貢舉的日子想來不遠了,上天對人本來就不吝嗇機會。思考太苦也許會像賭徒看重賭注而變得笨拙,最終眼前會被如錦般的文采弄得眼花繚亂。我自憐自己習慣拿著批改文章的筆,如今文書堆積如山。
齋庖:指學舍的廚房,這里代指學子的生活供給。
充庭數貢:眾多學子參加貢舉。充庭,充滿庭院,形容人多。
造物:指上天、大自然。慳:吝嗇。
金注拙:《莊子·達生》中說,用瓦做賭注的人技藝高超,用帶鉤做賭注的人有所畏忌,用黃金做賭注的人就頭腦發昏了。這里指思考過度反而笨拙。
錦花斑:形容文章辭藻華麗。
雌黃筆:古人校改文字用雌黃涂抹,后稱評改文章的筆為雌黃筆。
案牘:公文、文書。
此詩是作者在張丞舉行月試士人活動時,按照張丞原詩的韻腳和詩。當時可能當地重視教育,有專門的場所和官員教導學子,定期進行考試選拔人才,作者參與到相關事務中。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述學子的學習情況和自己的工作狀態。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實。它反映了當時的教育活動,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為研究當時的教育狀況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草堂云去后,
人境兩茫茫。
忽見青松老,
翻疑昨夜霜。
梁鴻草野人,枯隱亦為拙。
韓信一匹夫,富貴念何熱。
南陽有高士,可以稱人杰。
自比于管樂,實伊呂之埒。
少小慕文儒,劍術破其迂。
敢希成功后,辭爵返田廬。
陸生居吳中,郁為當世師。
吐言如洪鐘,奮翼比長離。
聲華紹父祖,出處關興衰。
戴淵投劍日,周處剌蛟時。
自非君子者,斯人焉取斯。
滁陽尋福地,江上早春時。
談麈僧開閣,揮毫客賦詩。
諸天殘雪暝,雙樹白云垂。
欲學無生法,皈依問遠師。
繡床初放剪刀寒。帶圍寬。
筆尖呵凍寄書難。且盤桓。
推窗又見蠟梅殘。鏡中看。
下階不耐朔風酸。葉聲干。
采芹今已入宮墻,
不負平生志氣昂。
更擬來科應特奏,
光榮宗室姓名香。
策馬燉煌外,高寒雨乍收。
煙原沈去鳥,風谷撼歸牛。
野曠征衣薄,天低畫角愁。
平巒堪放眼,萬里大河流。
煙霏霏,雨微微。倀鬼啼,猛虎饑。
山家苦竹圍茅屋,遙見煙中尾矗矗。
夜聞前村失黃犢,村路泥深印虎足。
天胡恩此物,而俾之食肉?不見泰山之下婦人哭。
千古南昌尉,神仙人姓梅。久歸天上去,重謫世間來。
照乘無人市,傾城不自媒。穩乘高士轂,自有鄭莊推。
刺眼縣門柳,縈心家圃梅。懶為彭澤住,羞見督郵來。
藉有湯行聘,要無石作媒。吾非癡謝令,自去不須推。
衡陽容有雁,嶺表得無梅。半歲人南北,中宵夢往來。
燈為輸喜使,酒作嫁愁媒。莫決敲門句,幾經改作推。
故國丁喪亂,遺民三萬強。
野田足耕作,少少歸流亡。
今年盛陰潦,秋谷半已傷。
饑寒豈不懼,幸得守其鄉。
不見江漢上,千里流湯湯。
脫身洪濤中,顛越皆四方。
登高氣潛阻,颯颯哀鴻翔。
瓊臺芳草發,游子戀春暉。二月南風正,孤帆破浪飛。
離情不可極,春夢送將歸。想到庭闈日,飛花襯綵衣。
同是巢南鳥,分飛惜此辰。臨流心更苦,酌酒話重陳。
先我還鄉國,因君語故人。白頭浮海客,歸計在明春。
簾影隔枇杷,學繡屏邊面半遮。忽唾殘絨羞暈頰,紅霞。一扣連環印碧紗。
聚散恨沙,別語分明記未差。道是莫隨飛絮去,天涯。化了浮萍又著花。
海上寒威迫,寰中戰氣酣。書來知病訊,詩好抵清談。世事誰消長,生涯歷苦甘。固園梅放未,醞釀一枝含。
生死何須念,輪回悟已真。登天能證佛,入地即為人。兜率罡風亂,恒沙劫火頻。祗今居畏壘,情話一酸辛。
放眼高臺上,風云孰主權?奇愁盤古劍,清淚墜春綿。叢桂能招隱,幽蘭任棄捐。蓬萊非樂土,何事去求仙。
自我歸閭里,關門避世知。魚潛青藻末,鳳老碧梧枝。同病情逾重,論交道莫歧。滔滔東去水,坐待種桑時。
十里平波碧似油,
一帆風好送輕舟。
悠然獨倚篷窗望,
貪看青山不掉頭。
雨過山城日又西,
西風一陣木犀開。
莫將心事憑秋雁,
恐帶邊愁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