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淵明二十首 其六
張竦詆陳遵,彼此竟誰是。
徐公今似優,昔行未容毀。
中年覆觴過,畏病乃能爾。
兒輩無真見,缊袍賢錦綺。
張竦詆陳遵,彼此竟誰是。
徐公今似優,昔行未容毀。
中年覆觴過,畏病乃能爾。
兒輩無真見,缊袍賢錦綺。
張竦詆毀陳遵,他們兩人到底誰對誰錯呢。徐公如今看來似乎更優秀,過去的行為也不容詆毀。中年時因飲酒過量而翻杯,是因為害怕生病才會如此節制。晚輩們沒有真正的見識,認為穿粗布袍比穿錦緞更賢能。
張竦、陳遵:皆為西漢末人,兩人行事風格不同且有矛盾。
徐公: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一位被作者認為較優秀的人。
覆觴:翻倒酒杯,指停止飲酒。
缊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泛指粗陋衣服。錦綺:華麗的絲織品。
由于‘和陶淵明二十首’可知是和陶之作,作者可能受陶淵明詩風及思想影響。創作時或許處于對社會現象、人物行為有所觀察思考,看到晚輩的不成熟見解,從而借古事抒發自身感慨。
此詩主旨在于對人物行為的是非判斷及價值觀進行思考。其特點是借古喻今,用歷史人物故事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玉殿初晨淑氣和,璧池冰解水生波。龜臺圣母增年歷,萬壽無疆積慶多。
獻壽椒花泛淥醪,迎祥朱戶怙仙桃。彤庭玉殿爐煙起,靄靄卿云瑞日高。
池冰初解雪初消,十二重城曉日高。颯颯和風繞珠樹,千年春色在蟠桃。
三百六旬初一日,四時嘉序太平年。霓衣絳節修真箓,步武祥云奉九天。
漢主旌忠禮數殊,頒恩遠促侍臣車。
風云萬里絲綸下,雨露千秋俎豆馀。
徐冢過時留掛劍,茂陵歸日上遺書。
伯鸞更擬東游賦,早寄秋鴻到石渠。
碎葉孤城朔雁飛,安西都擭候騎歸。
漢旌已覺交龍捲,虜酒初驕撞馬肥。
桃葉楊花江上夢,敲冰燧火北庭圍。
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詫中朝有建威。
蘆荻蕭蕭古渡風,冷煙微雨下輕鴻。
清流萬斛甘如釀,日在先生一枕中。
兩岸清山壓樹低,墓門疏雨草凄凄。
關情只有橫橋柳,一遇春風綠滿溪。
把月行杉徑,
將風上竹軒。
倒持敲磬罷,
還指佛書言。
兩年違故山,柳色黯江關。
樓靜月長滿,徑荒花亦閑。
馬循溪路去,鶴識主人還。
宦橐嫌詩富,老妻親手刪。
聽都人共語,又還是、歲逢庚。記金帖頻催,袞衣將至,繡幰先迎。笙歌六宮齊奏,到而今、猶唱賀升平。千歲人間福本,天公著意看承。
秋深。簾卷空明。問西子,最宜晴。喜新來多暇,玉醪龍炙,菊院花城。明年耳孫頭上,更君王、親點泥金。兜率摩耶住世,長看佛度眾生。
水際柴荊晝不開,臥聽微雨雜輕雷。
春蠶滿箔眠初起,社燕爭巢去復來。
海檜屈蟠依怪石,山榴零落點蒼苔。
一樽及此風光美,車下長坡底用推。
小隱隱城郭,檐前竹四帷。
一庵花鳥趣,雅稱閉門居。
眼欲觀書身欲眠,
斜拖黃卷曲肱邊。
不須身眼爭然否,
試待醒來問孝先。
眼底殘冬似早秋,
韓園無樹不青虬。
年時觸熱翻新樣,
買斷山居更枕流。
晚花飏蕊,新漲添痕,芳序輕換。寂寞東園,春事去來誰見。點屐長愁苔徑滑,穿林驚又禽聲變。掩簾櫳,試香心宛轉,暗灰殘篆。
看檻外、沈陰如墨,惻惻生衣,寒意猶戀。漫想薰風,腸斷綠云天遠。午枕時攲歸夢熟,屏山閒倚吟情倦。話相思,付空梁、調雛雙燕。
武夷山高秋意涼,云陰半落松桂蒼。
青壁無人沿月上,蹋船放歌溪水長。
野鶴照衣來清濆,山樹開花留白云。
他日移居溪水上,道衣同拜武夷君。
自從鄒叟沒,誰復定一是。明明承儒統,隱隱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陸皆禪喜。語錄徒增加,乾坤莫經理。
神州遂陸沈,無人責諸己。習齋痛覆轍,披古懷芳軌。
天人自負荷,明親竟端委。谫陋步其后,衰老憂頹靡。
忽從宦海中,聞聲懷彼美。目電四存編,神傾北楊里。
千山萬壑人,朅來共踐履。謂予非故爾,正學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恥。新春桃李妍,圣道從茲起。
三復貺我吟,把臂情何已。
鸚鵡伴人愁。情緒牽人不自由。正是落花寒食夜,南樓。半鏡隨郎葬杜郵。
斂笑慢回頭。韓壽香焦亦任偷。此際別人應未覺,風流。眼意心期卒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