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四時辭四首 其二
太液池邊路,輕舟蕩綠荷。三千漢宮女,齊唱采蓮歌。
太液池邊路,輕舟蕩綠荷。三千漢宮女,齊唱采蓮歌。
由心生妄相,無形本會真。
但看氣新斷,妻子即他人。
魂魄歸五道,尸骸謝六塵。
驗斯柏(項校“怕”)散壞,何處有君身。
雙扉啟(《咸淳臨安志》作“起”)巖石,
塵客過應稀。
千古掩不得,
從教云夜歸。
(見清釋廣賓《西天目祖山志》卷五)
(按:此詩最早見收于南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六,謂“世傳唐玄宗有詩”云云。明皇平行跡未及東南,詩顯非其所作。)。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惟傳頓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若學頓教法,愚人不可悉。
說即須萬般,合離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惠日。
邪來因煩惱,正來煩惱除。邪正悉不用,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清凈,起心即是妄。凈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間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離道別覓道。覓道不見道,到頭還自惱。
若欲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正心,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非,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無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煩惱碎。
若欲化愚人,是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現(xiàn)。
法元在世間,于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
邪見是世間,正見出世間。邪正悉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頓教,亦名為大乘。迷來經(jīng)累劫,悟則剎那間。(同前)。
運命滿悠悠,人生浪聒聒。
死時天遣死,活時天遣活。
一旦罷因緣,千金須判割。
饒君鐵甕子,走藏不得脫。
朝英退食回,追興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水自陸渾來。
小徑藤間入,高窗竹上開。
砌花連菡萏,溪柳覆莓苔。
舞席歸云斷,歌筵薄景催。
可憐郊野際,長有故人杯。(同前第三四八五頁)。
一枰位才設,兩敵智俱申。
勢危翻効古,行[險]乍為新。
稱征非御寇,言劫詎侵人。
欲知情慮審,鴻雁不留神。
見有愚癡君,甚富無男女。
不知死急促,百方更造屋。
死得一棺木,一條衾被覆。
妻嫁他人家,你身不能護。
有時急造福,實莫相疑悮。
虧功九仞罷崇山,頓駕千里倦長路。
改涂悔善因芳音,易情梁惡良妖嫗。
五福精修既不成,八關守戒誰能護。
攸攸極夜爾何期,森森愛流安可度。
(見同書同卷《破齋部》)。
古人數(shù)下畢,今我(項校“代”)少高門。
錢少婢不嫁,財多奴共婚。
各各服(項校“販”)父祖,家家賣子孫。
自言望性(項校“姓”)望,聲盡不可論。
一年銜別怨,七夕始言歸。
破涕開新靨,微步登云梯。
天回兔漸沒,河曠鵲停飛。
那堪盡今夜,復往弄殘機。
愚夫癡杌杌,常守無明窟。
沉淪苦海中,出頭還復沒。
頂戴神靈珠,隨身無價物。
二鼠數(shù)相侵,四蛇推(項校“摧”)命疾。
似露草頭霜,見日一代畢。
更愚丸(項校“遇刀”,張改“遇炎”)風吹,彼此俱無匹。
貯得滿堂金,知是誰家物。
沉淪三惡道,家內無人知。
有衣不能著,有馬不能騎。
有奴不能使,有婢不相隨。
有食不能吃,向前恒受饑。
冥冥地獄苦,難見出頭時。
依巡(一作“相逐”)次第去,卻活知有誰。
黃昏候夜到更闌,爆竺驚聞把劍看。
士友同仇裘共敝,丈夫努力飯加餐。
星移物換鬢花白,月落參橫燭淚干。
怨女鸞孤來遶枕,征夫馬健不離鞍。
量弘宇宙無遺壤,令肅風霆欲裂山。
義重同胞堪搏虎,身輕戰(zhàn)甲不號寒。
灰飛葭管陽初復,拍落梅花歌示殘。
歌嘯未殘胡虜卻,東南取道夕長安。
不慮菩提遠,焉將鹿苑遙。
祇愁懸路險,非意業(yè)風飄。
八塔難誠見,參著經(jīng)劫燒。
何其人愿滿,目覩在今朝。
兄弟義[居](君)活,一種有男女。
兒小教讀書,女小教針補。
兒大與(郭校“須”)娶妻,女大須嫁去。
當房作私產(chǎn),共語覓嗔處。
好貪競盛吃,無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婦。
一日三場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窮業(yè)至,緣身一物無。
披繩兼帶索,行時須杖扶。
四海交游絕,眷屬永還(張改作“遠”)疏。
東西無濟著,到處即女君(張改“安居”,項、戴校作“汝居”)。